作 者丨何柳穎
編 輯丨和佳
圖 源丨圖蟲
歐洲剛松一口氣不久,“北溪-1”管道風波再起。
當地時間7月22日,有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稱,由于俄羅斯尚未批準將渦輪機運回,該部件在德國的運輸受阻。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表示,迄今為止,莫斯科尚未提供將渦輪機進口到俄羅斯所需的文件,包括具體交付地點和通過哪個海關站的詳細信息。
克里姆林宮對此表示否認,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回應稱,任何有關俄羅斯阻礙渦輪機運輸的指責都沒有根據,俄方至今沒有收到相關技術資料。
此前,因為渦輪機滯留在加拿大,俄方迅速將“北溪-1”的輸送量大幅減少至40%。后有消息透露稱,加拿大已將維修后的渦輪機送往德國,原本預計在7月24日前抵達俄羅斯,經安裝和調試后將在7月底或8月初重新使用。
按照目前形勢,剛剛恢復天然氣供應的“北溪-1”恐將再遭削減。根據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說法,除非渦輪機很快運回,否則輸送量會在下周下降至20%的水平。
在種種不確定因素影響之下,歐洲天然氣價格波動起伏。在6月中旬,“北溪-1”管道運輸量被大幅削減后,荷蘭TTF天然氣近月期貨合約價格陡然走高,一度漲至183歐元/兆瓦時。在管道恢復供氣的消息傳出后,價格有所回落,但依然站在歷史高位。北京時間7月23日20:00,荷蘭TTF天然氣近月價報161.15歐元/兆瓦時。
渦輪機返俄再生變數
“北溪-1”復供后,歐洲國家稍微舒了一口氣。
當地時間7月21日,“北溪”天然氣管道運營商Nord Stream AG 發布公告稱已在計劃期限內成功完成其天然氣管道的維護工作,天然氣輸送于2022年7月21日恢復。目前“北溪-1”輸送量為整體輸送能力的40%,與實施維護前的運營水平一致。
作為占俄羅斯向歐盟總體輸送量三分之一的天然氣管道,在暫停運營的十天時間里,歐洲國家一直擔心這一輸氣“大動脈”是否將永遠畫上休止符。值得慶幸的是,管道最終如期恢復供應。
只是,博弈遠沒有結束。22日,有消息人士指出,由于俄羅斯尚未批準將渦輪機運回,該部件在德國的運輸受阻。但俄方對此予以否認,并稱這種說法沒有任何根據。
這種情況下,這臺渦輪機何時才能抵達俄羅斯成為了未知數。而且,除了這臺難返的渦輪機之外,另一臺渦輪機也計劃于7月26日送修,這讓“北溪-1”的運營情況再度敲響了警鐘。俄羅斯總統普京此前曾警告稱,除非渦輪機很快運回,否則輸送量會在下周降至20%。
20%將是一個更為危險的訊號,此前40%的運輸量已促使德國啟動天然氣緊急計劃第二級警戒階段。而且,德國聯邦網絡局一份供氣情況報告指出,在“北溪-1”40%的運營水平下,如果不采取額外措施,到11月將難以實現90%(現已調整為95%)的儲存水平。若繼續降低輸送量,德國儲氣目標將更加遙遠。
“40%的輸送量已經給歐洲國家帶來很大壓力,若再降到20%,很多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將會進一步受到影響,供氣嚴重不足,或難以熬過今年冬天。”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副研究員曲兵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新一輪制裁或將刺激天然氣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與“北溪-1”管道恢復供應同日,歐盟出臺了最新一輪對俄制裁。
21日,歐洲理事會公布了針對俄羅斯的新制裁措施,包括禁止進口來自俄羅斯的黃金和珠寶;增加了俄羅斯可用于軍用的物資和技術禁運清單,增加了對俄羅斯個人和實體的制裁。
此前,關于歐盟會否向俄羅斯實施天然氣制裁的討論沸沸揚揚。波蘭副外長雅布羅斯基曾積極表示希望對俄制裁擴展到禁運天然氣方面,但德國、奧地利等國對此堅決反對。直至目前,天然氣仍在制裁范圍之外。
畢竟,歐洲國家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度極高。根據IEA(國際能源署)的數據,2021年,從俄羅斯進口的1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總量約占歐盟全年天然氣進口量的45%,占其總天然氣消費量的近40%。
曲兵認為,“考慮到歐洲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程度,一旦制裁俄氣,歐洲國家相當于把自己的命脈給掐斷。但另一方面,歐盟進一步的制裁,也加劇了歐俄雙方在能源領域的博弈,因為目前俄羅斯反制裁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天然氣。”
除了“北溪-1”之爭,俄羅斯還借助“盧布令”對歐施壓。截至目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已暫停向保加利亞、波蘭、芬蘭、丹麥的能源公司輸送天然氣。值得一提的是,普京提及可以啟動“北溪-2”來解決歐洲的天然氣問題。但正是受俄烏沖突影響,德國方面此前已宣布暫停這條管道的天然氣管道項目認證程序。重啟“北溪-2”,料將不會是歐洲的選擇之一。
曲兵認為,在未來,俄歐雙方博弈仍會加劇,但會適當保留余地。“歐盟未來會繼續尋找對俄羅斯的制裁標的,但天然氣應該暫時不在其列。俄羅斯方面相信也不會貿然完全切斷,更多地會采取威懾的方式,比如通過不斷的削減來達到反制裁目的。”
歐盟擬“省氣”過冬
供應前景未明,為保障冬季供暖,歐洲國家正忙于準備儲氣與省氣。
7月21日,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宣布了德國新的能源安全方案,具體包括三方面:提高儲氣量、減少天然氣發電量、擴大節電增效措施。
根據新方案,德國的天然氣存儲設施必須在9月1日前達到75%的儲氣量,10月1日前達到85%,11月1日前達到95%。其中,10月、11月的儲氣目標均較之前的目標值提高了5個百分點,實現難度再度爬升。據GIE(洲天然氣基礎設施運營商協會)數據,目前德國的儲氣容量在65.32%。
另一邊廂,歐盟將目光轉向大力度“省氣”。7月20日,歐盟委員會提出一項“歐洲天然氣需求縮減計劃”,要求所有成員國在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間將天然氣用量減少15%。
歐盟在聲明中稱,在與成員國協商后,若出現天然氣嚴重短缺或天然氣需求異常高的重大風險時,歐盟可對成員國發出“聯盟警報”(union Alert),并強制其減少天然氣用量。根據委員會要求,成員國應在9月底之前更新其國家應急計劃,以表明其打算如何減少需求,此后每兩個月向委員會報告進展情況。
部分成員國對此表示異議。希臘政府發言人稱,希臘不同意歐盟將天然氣消費量削減15%的提議。葡萄牙能源部長Joao Galamba亦稱,葡萄牙完全反對歐盟的計劃,這沒有考慮到國家之間的差異。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切,短期來看是為了保障近期供應,長遠來看,還是為了最終切斷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對歐盟而言,這是他們必須要經歷的‘短痛’。”
林伯強指出,“歐盟目前最迫切的是尋求替代,但運輸管道、接收站等基礎設施都需要時間。若俄羅斯真的一刀切,那歐洲國家面臨的壓力將是巨大的。在雙方如今仍在‘拖拉’的情況下,反而給了歐洲一定的緩沖時間。”
委員會在聲明中表示,在考慮削減(需求)之前,成員國應‘用盡’所有可能的燃料替代、非強制性的節約計劃以及替代能源。同時,委員會強調,應優先考慮轉向可再生能源或更清潔的、更低碳、更低污染的(能源)選擇。然而,作為必要的臨時措施,可能會轉向使用煤炭、石油或核能,只要它們避免長期碳鎖定。
在林伯強看來,在俄烏沖突沒有實質性好轉的情況下,歐洲要徹底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是大概率事件。他稱:“面臨天然氣缺口,歐洲接下來會在尋找替代和減少使用方面努力。當然這是一個過程,即便是重啟煤電與核電,煤礦廠與核電廠的啟用也需要時間。但是,這些所有準備,都是為了最終切斷對俄能源依賴。對于歐洲而言,這是短痛。”
正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介紹“歐洲天然氣需求縮減計劃”時所言,“無論是部分、大比例或是完全切斷俄羅斯的天然氣,歐洲都需要做好準備。我們不是從零開始的,這很好”。
“對俄羅斯而言,則可能是長痛。作為賣方,在失去歐洲買家之后,俄羅斯將要尋找新的消費市場。即使容易找到買家,同樣也需要經歷長時間、高成本的基礎設施建設。”林伯強指出。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