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溪-1”和“北溪-2”海底輸氣管道的3條支線在同一天之內遭到破壞,天然氣仍繼續從波羅的海的管道中冒出。據估計,管內的天然氣可能將在本周耗盡;此次泄漏將可能向大氣中釋放50萬噸的甲烷,進而加劇氣候變暖。
↑波羅的海下的“北溪”天然氣管道海上管線發生泄漏,海面形成直徑超過1公里的“氣泡圈” 圖據視覺中國
根據丹麥政府提供的官方最壞情況的估計,此次約有7.78億立方米天然氣泄漏。丹麥能源署9月28日表示,一半以上的天然氣已經從受損管道中流出,而預計剩余的天然氣將在10月2日流盡。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強效溫室氣體甲烷。據報道,從受損的北溪管道中釋放的甲烷將可能是迄今為止有記錄以來的最大一次甲烷泄漏。丹麥能源署署長表示,“北溪-1”和“北溪-2”管道的泄漏點所產生的排放量約占丹麥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2%。此外,估計泄漏排放的甲烷可能是美國阿利索峽谷天然氣泄漏量的2至5倍。2015年,美國發生阿利索峽谷天然氣泄漏事件,導致約10萬噸甲烷泄漏,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甲烷泄漏事件。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系的保羅·巴爾科姆表示,目前海洋表面出現的甲烷氣泡表明天然氣仍“強烈向上流動”。“即使它只釋放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也會對環境和氣候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據了解,甲烷是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0%。在吸收太陽熱量和使地球變暖方面,它的效果是二氧化碳的82.5倍。
目前,各方仍在加緊調查管道破壞的原因。多國政府官員公開表示,不排除人為蓄意破壞的可能。另外,專家表示,評估和修復管道可能需要數月時間。負責建造與運營北溪天然氣管道的北溪AG公司也發表聲明稱,目前無法預測修復設施的時間。丹麥政府指出,可能需要一到兩周時間,泄漏區域才會平靜下來,到時才能展開事故調查并修復管道。
而德國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德國方面擔心,這次對北溪天然氣管道所造成的損害有可能會無法挽回。德國官員警告稱,如果不及時修復,大量海水流入管道,可能會導致管道出現不可逆轉的腐蝕,“北溪-1”恐怕將無法再使用。目前還不清楚德國或俄羅斯方面對北溪管道維修工作的相關計劃。
對此,天然氣管道網運營公司Gasunie Deutschland的董事總經理延斯·舒曼表示,他“相對樂觀地”認為可以修復好損壞的管道,“有負責處理管道事故的優秀團隊,樂觀點的話,可以在短期內修理好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