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看,雖然油氣貿易的格局受到能源地緣政治博弈的影響很大,但是長期形成的國際油氣貿易格局難以從根本上被撼動,目前正在經歷重大調整。
全球油氣市場具有三個明顯特征:一是資源分布高度不均衡,中東、中亞、北非、北美油氣資源比較豐富;二是油氣生產高度集中,其中美國、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產國;三是油氣貿易格局并不十分穩定,受到能源地緣政治博弈的影響很大。
從能源地緣政治視野來看,俄烏沖突讓原本復雜的能源地緣政治更加復雜化,不確定性和貿易風險明顯加大。油氣資源作為地緣政治博弈的籌碼地位增強,全球油氣貿易格局進入到一個復雜多變的調整期或震蕩期。但是筆者認為,從總體上來分析,長期形成的國際油氣貿易格局或許難以從根本上被撼動,但確實正在經歷一場重大調整。
說到全球油氣貿易格局,首先應該界定其內涵,也就是說,需要從內容上加以界定。
簡單而言,全球油氣貿易格局包括四個重大要素:一是油氣出口格局,也就是全球油氣來自哪里;二是油氣進口格局,也就是全球油氣流向哪里;三是油氣流向格局,也就是油氣貿易的地理方向,即油氣物流方向;四是油氣價格格局,也就是全球油氣價格如何形成,油氣貿易合同價格如何制定。
針對日益復雜的油氣地緣政治博弈,尤其是俄烏沖突未來演變趨勢的巨大不確定性、油氣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的利益爭奪等因素,未來全球油氣貿易格局演變可能具有如下重要特點。
全球分地區天然氣消費量
一是油氣出口格局難以改變,但是不同出口區域地位可能發生重大變化。
全球油氣資源主要集中在北非、中東、中亞和俄羅斯地區。此外,北美油氣資源也相對豐富,在全球油氣市場上不容小視。在全球油氣市場格局中,美國、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這三個國家至關重要,因此有人將國際油氣市場博弈戲稱為“三國演義”。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和俄羅斯在全球油氣市場上的博弈加劇,此消彼長。而沙特阿拉伯作為重要油氣資源國,在復雜的地緣政治博弈中尋求一種戰略平衡,其地位將明顯上升。從地區上來看,中東的地位未來上升趨勢明顯,中亞、北非、北美的地位也將有所上升,而俄羅斯地位或將明顯下降。
二是油氣進口格局將逐漸調整,亞洲油氣消費將持續增長。
從油氣消費來看,在過去很長時間,主要消費中心是美國、西歐和日本。未來,全球油氣消費中心將不斷向亞洲轉移,其中,中國、印度和東盟的油氣消費將持續增長,日本、韓國將保持平穩。從油氣消費規模上來看,未來全球最大的油氣消費中心是亞洲,美國和歐盟作為油氣消費中心的地位將繼續下降,消費規模有可能保持平穩或呈緩慢下降的趨勢,三大油氣消費中心將是亞洲、北美和歐洲,取代原來的美國、西歐和日本。
三是油氣流向格局將發生重大改變,俄羅斯油氣流向必將進行戰略調整。
預計,俄羅斯與歐洲近半個世紀以來形成的歐亞大陸規模最大的油氣流未來在地緣政治沖突下將徹底中斷,俄羅斯不得不將油氣流向的重點轉移到亞洲,目標國當然是中國、印度和東盟,也不排除在俄烏沖突落幕之后,繼續發展與日本、韓國的油氣貿易。在此背景下,中東地區的油氣流向可能也會發生變化,在繼續維系與亞洲油氣貿易關系的同時,可能將核心目標市場轉向歐洲。而其他地區,如中亞、北非和南美等區域,整體上油氣流向也會隨格局演變而調整,但是總體上可能是微調,不會發生重大改變。
四是全球油氣價格格局有可能發生改變,但要顛覆現有價格形成機制尚需時日。
目前,原油價格形成機制比較穩定,基本上基于美歐等西方國家建立的游戲規則,比如,主要以美元為油氣貿易計價和結算貨幣。油氣貿易合同價格基于美歐等國制定并長期形成的慣例,比如合同價格建立在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基準油價基礎上,也就是基于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油(WTI)和布倫特(BRENT)兩種原油的期貨價格。盡管世界上有許多期貨交易所,也有許多基準原油,但是上述兩種基準原油的地位長期以來一直占據主導地位。
天然氣市場尚未形成一個具有全球性的價格機制,還是基于發達國家的游戲規則,比如在北美形成了以亨利樞紐(Henry Hub)為核心的定價系統,在英國定價系統中形成了一個虛擬平衡點(NBP)定價機制,在歐洲大陸形成了與原油價格掛鉤的定價機制,在亞洲形成了與日本進口原油加權平均價格(JCC)掛鉤的定價機制。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崇尚自由市場經濟,一般不會強制干預公平買賣和交易價格。然而,在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國家一反常態,開始對俄羅斯油氣出口價格設置上限,此舉客觀上削弱了西方國家長期主導國際油氣價格形成機制的公正性,勢必對當前油氣價格形成機制產生沖擊。
另外,由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金融制裁,尤其是將美元作為制裁工具,也勢必引起世界許多國家對美元信譽的擔憂,在油氣貿易上可能采取去美元化或貨幣多元化的措施,以降低對美元過度依賴的風險。
由此可知,未來國際油氣價格形成機制可能會發生改變,但是預計難度很大,時間也難以做出準確判斷,不過大趨勢可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