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的首席執行官聲稱,德國經濟正在失去其作為商業場所的DNA,因此外國投資者正在遠離新興市場,并將注意力集中在新興市場上。
全球科技公司福伊特集團(Voith Group)總裁兼首席執行官Toralf Haag與《世界報》坐下來討論了影響他祖國的災難。他解釋說,Voith Group主要經營能源、汽車和造紙行業,迄今為止能夠保護自己免受德國上個季度進入的技術衰退的影響,但他也對該國在競爭力、能源政策和對外國投資的吸引力方面的方向表示擔憂。
Haag將德國從煤炭和核能等傳統能源生產向可再生能源的積極能源轉型描述為“有問題”。他告訴該報:“我們有雄心勃勃的目標,但實現這些目標的激勵和支持不足。我們需要的是減少官僚作風,加快審批程序和實施速度。按照目前的運行方式,從長遠來看是行不通的。”
“在德國的投資決策變得越來越困難,”當被問及在位于海德海姆的公司德國總部運營感覺有多舒服時,他說。“老實說,目前當涉及到新的生產設施時,我們傾向于選擇東歐、亞洲或美國,因為德國的能源和人員成本特別高,同時官僚主義和監管也在增加。”他解釋說,僅在過去兩年,他的公司就不得不雇傭30名新的行政人員,僅僅是為了處理由于更多的繁文縟節而引入的新的監管義務。我想邀請各部委的員工直接檢查他們的規范在公司內部產生了什么影響,這些規范是否可行和明智。為了讓Voith Group再次在德國進行重大投資,框架條件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不幸的是我目前看不到這一點。”
Haag將德國去工業化的危險描述為“非常大”,即隨著公司搬遷到其他地方,該國的工業活動減少。“我們現在幾乎每天都看到,工業公司不再在德國投資,而是在世界其他地區投資。管理和工程可能留在德國,但對經濟特別有價值的生產越來越多地在其他地方進行。因此,德國經濟不僅失去了DNA,也失去了未來的任何潛力。憑借高薪工作,工業是繁榮的保證。迄今為止實現的繁榮無法僅靠行政工作和服務業來維持。”
Haag的擔憂得到了有關德國工業狀況的相關數據和報告的支持,德國工業通常被尊為國家經濟的支柱。
上周,德國聯邦中型企業協會(BVMW)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歐洲這個強大的國家,26%的中型公司董事考慮關閉業務,22%的董事表示有興趣將業務轉移到國外。董事們表示,官僚主義的加劇和沉重的稅收負擔是他們不滿的兩個主要原因。
同樣,2023年第一季度工廠訂單和工業產出大幅下降,包括3月份比上月下降10.7%,這是自2020年以來最大的環比降幅。消費者也越來越厭倦,上個月通脹率回升至6.8%,與前三個月的下降趨勢相反。(小晨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