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于2009年啟動,人民幣國際化正式拉開序幕。在當前全球能源低碳轉型加速的背景下,我國新能源行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程度正在加深,定價能力不斷提高,有望在實體貿易和資本流動中為后續形成人民幣國際環流奠定基礎。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助理教授劉陽圍繞新能源領域人民幣國際化接受了《南方能源觀察》(Energy Observer,以下簡稱eo)記者專訪。劉陽是中國人民大學杰出青年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能源金融、碳經濟和國際金融,聚焦新能源領域的風險管理與資產定價、能源貿易與能源安全。
劉陽認為,我國新能源在資源稟賦和產業技術上具備一定優勢,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供需規模和進出口量都很大。因此,從新能源領域的關鍵金屬、原材料裝備等產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比在其他行業和領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更加可行。
劉陽建議,在依托新能源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布局新能源金屬期貨交易所,做好風險管理和人才儲備,應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各種挑戰。
在進口能源時,使用哪種貨幣結算是非常關鍵的問題。盡管我國從俄羅斯、阿聯酋、伊朗等國進口的油氣已經開始使用人民幣結算,在劉陽看來,石油短期內與美元聯系仍很緊密。
她解釋說,幾乎所有的石油貿易都使用美元結算,油氣出口國用貿易結算獲得的美元在國際社會上購買基金證券等,從而形成石油美元環流。“我國在傳統能源原材料領域主要是需求方,石油對外依存度超70%,人民幣要成為真正的定價貨幣,存在一定難度。”
而新能源領域的基礎原材料是新能源金屬。我國的關鍵金屬資源稟賦突出,稀土礦儲量和產量位居世界第一,鋰、鎳、鈷、石墨等儲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劉陽介紹說,即便在另外一些金屬儲量上不占優勢,我國與新能源關鍵金屬的供應者,如南美和非洲地區國家也保持著良好的貿易伙伴關系。此外,憑借完整的工業體系,我國在新能源關鍵金屬產業鏈的加工環節占據重要位置。
圖片來源: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國內對新能源的巨大需求推動了技術創新。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技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全球新能源產業重心進一步向中國轉移,我國生產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占全球市場份額70%。此外,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領跑全球。
劉陽認為,資源稟賦、技術創新、巨大的供應量和需求,這些優勢都有利于我國在新能源領域擁有定價權。因此,應抓住全球低碳轉型的契機,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從新能源領域的實體貿易或金屬期貨交易開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規避匯率風險的同時,可以擴大出口,助力我國經濟增長。
在談到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時,劉陽表示,我國需要加強金融頂層設計,完善交易體系和法律體系,做好風險管控,大力培養相關金融人才,維持金融穩定,防范系統性風險。另外,針對新能源關鍵原材料國家或地區有可能出現的地緣政治風險,也應該做好應對預案。
隨著能源低碳轉型提速,全球對新能源金屬的需求將呈現指數級上漲趨勢。據了解,目前新能源金屬期貨主要在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和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進行交易。但上述兩家交易所也是在2021年5月和7月才分別上市鋰期貨合約的,以前只是把新能源金屬當成大宗商品的其中一個類別進行交易。2022年12月,工業硅期貨開始在廣州期貨交易所交易,這是我國新能源金屬期貨品種交易的里程碑。碳酸鋰期貨也于2023年7月在廣州期貨交易所掛牌上市。劉陽認為,我國應有序推進新能源金屬期貨市場開放與發展,在此次新能源革命中努力成為新能源金屬相關商品期貨與期權的先行者。
“現在還沒有任何國家在新能源金屬期貨上占據主導權,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是剛開始布局。我國如果能把握住‘風口’,布局新能源金屬期貨交易所,隨著交易主體增加,市場活躍起來之后,其他國家通過貿易結算等渠道獲取的人民幣可以用來購買中國的產品,這樣就能形成一個人民幣的環流,自然而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劉陽說。
對于新能源金屬價格波動對企業的影響,例如2022年的“青山妖鎳事件”[1],2008年光伏硅料暴漲暴跌使中國當時最大的光伏企業“無錫尚德”陷入破產境地,劉陽指出,企業應注意做好風險預測和對沖。按照學習曲線,新能源的技術成本原本應該不斷下降,但由于關鍵金屬價格上漲可能扭轉新能源成本下降的趨勢,新能源的技術成本也會隨之波動,未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做好風險管理。同時,企業要加大對科研的投入,在芯片、電機和軸承等關鍵產品上補短板。
注釋:
[1] 2022年3月7日和8日,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金屬鎳突然從近3萬美元/噸的價格攀升至10萬美元/噸。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約20萬噸金屬鎳的空頭倉位,面臨多達上百億美元的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