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侯瑞寧
巴以沖突仍在繼續,歐洲TTF天然氣11月期貨價格大漲。
英為財情數據顯示,10月9日,洲際交易所(ICE)的荷蘭TTF天然氣11月期貨價格一度飆升至44.615歐元/兆瓦時(約合人民幣3.17元/立方米),收盤價為43.005歐元/兆瓦時(約合人民幣3.05元/立方米),漲幅為12.49%。
雪佛龍公司關閉了在以色列的一處天然氣生產平臺,是此次天然氣價格拉漲的直接原因。
當地時間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哈馬斯宣布對以色列采取軍事行動,巴以沖突由此爆發。截至9日晚,沖突已造成超1600人死亡。以色利宣布全面封鎖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帶。
出于安全考慮,以色列已指示雪佛龍公司關閉Tamar天然氣生產平臺。該平臺的天然氣產量每天約為710萬-850萬立方米。
Tamar氣田位于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海法90公里左右的地中海海底,于2009年被發現,2013年進入生產階段。該生產平臺距離加沙很近,易受到襲擊威脅。在2021年的沖突中,以色列政府曾指示雪佛龍暫時關閉Tamar平臺。
雪佛龍表示,其仍在通過Leviathan氣田向以色列及該地區的客戶供氣。
Leviathan氣田發現于2010年,是地中海最大的天然氣田之一,可采儲量約6200億立方米,由美國雪佛龍和以色列NewMedEnergy和Ratio Oil公司生產,年產量120億立方米,計劃未來產量提高到210億立方米。
多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的業內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此次巴以沖突給國際天然氣市場帶來的影響遠低于俄烏沖突。
東帆石能源咨詢董事長陳衛東對界面新聞分析稱,巴以沖突不會像俄烏沖突持續很長時間。“俄烏沖突是因為美國和歐盟出手,才成為了持久戰。但此次巴以沖突不會有阿拉伯兄弟出手相助,難以發展成為第六次中東戰爭”。
陳衛東認為,此次沖突造成的“天然氣危機”,大概率是一次短暫的“脈沖”危機。
捷誠能源首席研究員閆建濤也對界面新聞表示,巴以沖突帶來的天然氣價格跳漲更多反映的是一種市場情緒。
隆眾資訊天然氣分析師王皓浩也認為,巴以沖突給全球天然氣市場供需基本面帶來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
近年來,以色列正在成長為新興的天然氣生產國和出口國,但產量在全球天然氣總量中的占比微小。
以色列有三大氣田。除了Tamar和Leviathan氣田之外,還有Karish氣田。2022年,以色列天然氣產量總計為219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僅約占全球天然氣總產量的0.5%。
其中,Leviathan氣田產量為114億立方米,Tamar為102億立方米,Karish0.3億立方米。
金聯創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以色利國內自身消費天然氣127億立方米,另有92億立方米出口至埃及和約旦,對其他主要天然氣市場則尚未有直接出口。
如果因巴以沖突導致以色列國內自身三大氣田關閉,其國內天然氣消費量需要從全球其他市場補充,但其僅占全球消費份額的0.3%,對全球市場擾動有限。
金聯創天然氣分析師王亞飛對界面新聞稱,此次巴以沖突可能受影響較大的是埃及。
目前,埃及有兩個液化天然氣(LNG)出口終端,分別為500萬噸/年和720萬噸/年。這兩個出口終端允許埃及和以色列向包括歐洲和亞洲在內的國際目的地出口天然氣。
2022年,埃及的LNG出口量達800萬噸。2023年,由于夏季需求增加導致埃及暫停了LNG出口,預計其LNG出口量降至750萬噸,主要運往歐洲和土耳其,少量運往亞洲。
王亞飛稱,如果巴以沖突升級導致以色列對埃及出口停止,或經一步影響埃及的LNG出口,從而也會影響到歐洲的供應。
但影響相對有限。即便埃及的750萬噸LNG全部運往歐洲,僅占歐洲LNG總供應量的7.9%,占歐洲天然氣全部來源的2.5%。
談及對未來市場的看法,王皓浩認為,此次巴以沖突暫未使國際油價飆升并在高位維持,目前看對天然氣長協的價格影響也不會太大。“若沖突不再繼續擴大,那對天然氣市場的影響會更小”。
王亞飛則認為,如果巴以沖突事態發展升級,其他中東國家參與進來,對天然氣市場的擾動就需持續觀察。
目前中東地區形勢較為動蕩。土耳其首都安卡拉10月1日發生炸彈襲擊后,土耳其接連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北部的庫爾德武裝發起越境空襲。
新華社報道稱,土耳其軍方10月9日對敘利亞北部庫爾德武裝控制區一處警察訓練中心發動空襲,造成大約20人死亡、50人受傷。
閆建濤擔心,一旦巴以沖突、土敘沖突和俄烏沖突連接起來,將會發生嚴重的連鎖反應,或對國際能源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但他同時指出,目前來看,上述三大沖突連鎖反應的可能性較小。加之今冬明春的厄爾尼諾現象很可能帶來暖冬,以及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放緩,年底國際氣價要走高缺乏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