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粵港澳三地在氫能領域的研發投入、技術水平、產業化進程等方面均存在差異,通過加強區域間的產業協同發展,可以進一步提升灣區在氫能領域的整體競爭力。
“如果‘兩縱四橫’氫能高速示范線最南邊集結點能夠打通的話,對于我國氫能高速的整體打造具有重要意義。”中關村氫能產業聯盟秘書長盧琛鈺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此外,多位業內專家表示,建設氫走廊不僅有利于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推動構建大灣區氫能供應體系、加氫網絡、產業生態,特別是通過氫能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地區的產業、能源、經濟融合發展,同時也將對未來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產生深遠影響。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比如,廣州的汽車制造業較多,氫能裝備制造也很發達;深圳具有較強的創新性、資本實力很強;佛山是氫能發展的先行者,實驗室、研究中心等科創平臺應運而生。”談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氫能相關產業發展情況,盧琛鈺分析稱。
那么,如何將這些資源有效利用起來,全面提升大灣區氫能產業競爭力?該項目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在氫能產業發展的區位優勢,由廣東省國有獨資重點企業牽頭,聯合多家產業鏈上下游戰略合作企業,構建了“佛山—廣州—東莞—深圳—香港 ”“廣州—中山—珠海—澳門 ”“廣州—佛山—茂名—湛江 ”3條氫能綠色運輸路線,規劃建設4座加氫站,滿足線路車輛運營需求,計劃首年在該線路上投放600臺氫能車輛進行運營。
在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助理張仲軍看來,“粵港澳大灣區氫走廊”的建設,無疑能為粵港澳地區新增車輛推廣和加氫站建設數量。一方面有利于完成廣東城市群示范任務目標,另一方面也能帶動上下游氫能供應、燃料電池部件的需求增長。
事實上,“氫走廊”的構建是一項綜合性和系統性極強的工程項目,涉及資金、土地利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協同。有專家認為,氫走廊建設預計會帶動各地氫能產業規劃相繼出臺,但因為經濟性離落地尚有些距離,還需要國家層面的政策扶持。
盧琛鈺告訴記者:“就目前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經濟實力和應用場景。但仍需要政府從更高層面,把各方、多地資源統籌起來。”
在盧琛鈺看來,尤其在新興產業發展的初期,政府將發揮重要引導作用。“因此,需要政府高位謀劃,統籌資源,實現錯位發展,以提高產業資源利用效率,實現氫能高質量發展。”
企業相關人士建議,首先在強化頂層設計方面,完善氫能產業政策體系,包括稅收優惠、財政補貼、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為氫走廊的建設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同時,建立健全跨部門協調機制,形成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等多方合力,共同推動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其次,要提供高效的組織保障和智力支持。比如,成立“氫走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綜合決策、重大事項的落實執行、跨區域協調及日常管理等關鍵職能;同時,在主要地市設立氫走廊建設推進工作組,將針對地方實際,解決具體執行中的問題;組建“氫走廊”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將就項目的關鍵技術、戰略規劃、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專業建議和解決方案。最后,要探索和建立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機制,包括政府引導基金、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以保證“氫走廊”建設和運營的資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