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內建成規模最大的煤制烯烴項目。中天合創/供圖
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能源的重要性和能源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誰掌握了能源,誰就可能掌握發展空間、掌握創造財富的重要源泉。
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的國情,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剎車”。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這不行。既要有一個綠色清潔的環境,也要保證我們的生產生活正常進行。
內蒙古產業發展不能只盯著羊、煤、土、氣,要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同時,也要注意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搞大呼隆,一哄而起。
要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習近平
山脈巍峨,草原遼闊,戈壁蒼茫,沙海浩瀚。地處祖國北疆的內蒙古,橫跨“三北”、地近京畿,能源資源富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十分關心內蒙古各項事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三次到內蒙古考察調研,五次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內蒙古代表團審議,多次對內蒙古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明確要求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
能源產業是內蒙古的起家產業,更是當家產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端牢“能源飯碗”,是內蒙古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2023年,內蒙古煤炭保供量及外送量、電力總裝機及新增裝機、新能源總裝機及新增裝機、總發電量及外送電量、新能源發電量、煤制氣產能“十個數據”均居全國第一,引領我國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內蒙古全力以赴做大做強國家重要能源基地,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日前,《中國能源報》記者走進遼闊北疆,探訪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深入地下200米煤礦生產一線,見證煤炭由“黑”變“白”,看綠電制氫規模化、商業化探索,捕捉“電”亮邊疆牧民生活的點點滴滴,深刻感知守好北疆“能源糧倉”的底氣和擔當。
弘揚“蒙古馬精神”
書寫能源保供新篇章
搭乘防爆車由井口駛入,洞口外的光亮一點點消失,漆黑的巷道只剩兩道紅色反光牌指引著方向。行進半小時后,《中國能源報》記者來到距離地面200米的作業點——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上灣煤礦綜采工作面。只見直徑3米多的兩只滾筒式采煤刀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在兩層樓高的煤壁上高速旋轉。這樣作業2小時,可開采5200噸煤炭,煤炭發電量可供600萬戶家庭一天使用。
作為神東煤炭的主力礦井,上灣煤礦把保產能、保供應、穩市場作為首要任務,全力以赴打好提質增效“主動仗”。“很多個春節沒有回安徽老家過年了,節假日是用煤高峰,正是忙的時候。”37歲的孫玉磊大學畢業后成為上灣煤礦一名礦工,工作3年就成為技術骨干。盡管常年在井下作業,他卻總是滿面笑容:“現在煤礦都實現了智能化開采,十余種機器人將礦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生產效率得到極大提高。”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能源安全,強調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能源的重要性和能源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誰掌握了能源,誰就可能掌握發展空間、掌握創造財富的重要源泉。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在能源保供中發揮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作為煤炭資源“重鎮”,內蒙古全力做好煤炭穩產穩供。
“千里疾風萬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鐵蹄馬。”千百年來,蒙古馬馳騁于遼闊草原,不僅是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更沉淀出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201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期間首次明確提出“蒙古馬精神”,并勉勵內蒙古各族干部群眾:“蒙古馬雖然沒有國外名馬那樣的高大個頭,但生命力強、耐力強、體魄健壯。我們干事創業就要像蒙古馬那樣,有一種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精神。”
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正是內蒙古煤礦工人的真實寫照。他們用“蒙古馬精神”詮釋實干與擔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國家經濟建設和能源保障作出巨大貢獻。
據內蒙古能源局相關人士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的戰略定位,內蒙古持續推動增儲上產,煤炭產量從2013年的10.3億噸提升至2023年的12.2億噸,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1/4以上。2023年,完成國家電煤中長期合同任務9.45億噸、占全國任務總量的36%,外送煤炭7.2億噸、外送電量3065億千瓦時,保障了29個省(區、市)的能源需求。
京津唐地區每4盞燈,就有1盞由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大唐托克托發電廠點亮。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自電廠投建后,托克托一舉成為內蒙古一流經濟強縣和西部百強縣。”大唐托克托發電公司相關負責人管際強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大唐托克托電廠總裝機規模673萬千瓦,分五期建設,全部投資建設完畢耗時22年。從上世紀90年代起,來自祖國各地的青年建設者扎根戈壁,克服重重困難,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建成世界在役最大火力發電廠,為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的壯麗畫卷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時,能源綠色轉型方興未艾。伴隨“雙碳”目標扎實穩步推進,以煤炭、煤電為代表的傳統能源如何蛻變?
2022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的國情,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剎車’。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這不行。既要有一個綠色清潔的環境,也要保證我們的生產生活正常進行。”
煤炭、煤電既保供又增綠。管際強表示,立足新發展階段,一方面,大唐托克托電廠持續推行減排增效技術改造,另一方面推動傳統火電企業綠色轉型和創新發展,加快建設蒙西托克托2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打造千萬千瓦級“風光火熱儲”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示范基地。“這也是我國首個利用既有火電通道打捆外送新能源多能互補項目,將成為世界看中國能源綠色轉型的一個標志性窗口。”
點煤成“金”, “氫”裝上陣
全力做好現代能源經濟文章
鄂爾多斯資源稟賦得天獨厚,煤炭、天然氣探明儲量分別占全國的1/6和1/3。立足能源資源開發,鄂爾多斯快速實現經濟騰飛。然而,2012年,國際煤價大幅下跌,能源行業進入結構調整周期,作為資源型城市的鄂爾多斯如何破解“資源詛咒”難題?
2014年1月28日,在考察內蒙古并聽取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后,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為內蒙古經濟轉型發展把脈定向——推動轉方式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相結合,推動轉方式同延長資源型產業鏈相結合,推動轉方式同創新驅動發展相結合,推動轉方式同節能減排相結合,推動轉方式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相結合。
2018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內蒙古產業發展不能只盯著羊、煤、土、氣,要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同時,也要注意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搞大呼隆,一哄而起。
“羊、煤、土、氣”指的是內蒙古豐富的自然資源,也代表傳統產業、資源型產業。近年來,內蒙古因地制宜、揚長補短,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推進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現代煤化工產業,改變過去一煤獨大、簡單挖煤賣煤的粗放發展模式,推動資源型產業的縱向梯度增值。
走進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圖克工業園區,百米高塔比肩聳立、管線縱橫交錯、儲罐星羅棋布,坐落于此的中天合創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掌握了將煤炭“吃干榨盡”,從“黑”到“白”、由“粗”變“細”的神奇魔法——通過煤氣化、合成氣凈化等步驟,將煤合成甲醇,再通過甲醇制烯烴,生產聚乙烯、聚丙烯等產品。這些烯烴是塑料的原料,廣泛應用于食品、紡織、家電、汽車等領域。
“這是目前國內建成規模最大的煤制烯烴項目,每年可生產360萬噸甲醇(中間產品)和137萬噸聚烯烴產品。”中天合創化工分公司總經理胡傳清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我國煤炭產業正經歷轉型升級考驗,想要實現突破發展,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是必由之路。“我們致力于做優煤炭化工,讓煤炭產業鏈向下游延伸,產品附加值向高處攀升。”
同在烏審旗圖克工業園區,內蒙古寶豐煤基新材料30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項目采用綠氫與煤化工耦合技術路線,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替代石油164萬噸,減少煤炭消耗23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31萬噸,每年可實現營收超600億元。
做大做強現代煤化工產業,既是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的應有之義,也是調結構、促轉型的關鍵抓手。目前,內蒙古打造了全國最大煤電、煤化工基地,煤礦現代化開采水平、千萬噸級現代化煤礦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建成國內門類最全的煤基再生能源產業體系。
內蒙古既能點煤成“金”,更可“追風逐日”“氫”裝上陣,新能源蓬勃發展為現代能源經濟注入澎湃動能。2023年,內蒙古新能源裝機規模達9323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的43%;新能源發電量達1665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22%;氫能發展勢頭迅猛,成為全國風光制氫示范項目主要建設地區。
2023年6月29日,我國首個萬噸級新能源制氫項目——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納日松光伏制氫產業示范項目成功制取第一方氫氣。“內蒙古光照條件優越,為新能源制氫提供豐富且低廉的電能。同時,我們利用采煤塌陷回填區建設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約7.4億千瓦時,其中80%用于水電解制取綠氫,剩余20%并入當地電網。”三峽陸上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工程師杜志鵬介紹,項目安裝15套1000標方/小時的堿水制氫裝備,年產氫氣約1萬噸、氧氣約8.5萬噸。“項目的成功建設為中國綠電制氫規模化、商業化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助力提升我國氫能‘制—儲—輸—用’產業鏈整體水平。”
做好現代能源經濟文章,內蒙古努力交出優異答卷。目前,內蒙古已初步形成“煤電油氣風光”并舉的綜合能源生產體系,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煤基化工快速發展,新能源風光無限,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效應顯現,“鄂呼包烏”氫能產業先行示范區加快推進……力爭到2025年,全區能源工業增加值達到7500億元左右;到2030年,能源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
興邊富民,“電”亮生活
綠電送四方暖人心
內蒙古118.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56個民族,擔負著維護邊疆穩定、民族團結的重要責任與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內蒙古各族人民、心系邊疆鄉村振興。
2018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2014年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巴彥淖爾嘎查牧民瑪吉格家,拉家常,問需求。老人反映當地有的牧戶在用電、通行上還有些困難,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當地黨委和政府作出規劃,努力加以解決。
用戶分散、供電半徑長,點多面廣、施工難度大——這是邊疆農牧區供電的共性難題。內蒙古電力集團錫林郭勒供電公司工程建設部部長楊明月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為持續提升供電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要,十年來,內蒙古電力集團錫林郭勒供電公司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大力推進電網建設,完善電網網架結構,更好滿足各族群眾的電力需求,服務祖國北部邊疆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2015—2023年,錫林郭勒地區投資39.29億元用于220千伏電網工程,投資15.61億元用于110千伏電網工程,主網網架結構日臻完善。2016年以來,錫林郭勒大力實施新能源轉網電、抵邊村寨通網電、貧困村通動力電等工程,累計為10319戶農牧民接通網電。建設邊防部隊通電工程,完成線路架設104公里,變壓器安裝15臺,完成15個邊防哨所通電。
一座座變電站拔地而起,一條條銀線深入草原,走進農家牧戶。
瑪吉格老人家目前安裝一臺20千伏安變壓器,兒子鋼蘇古爾在家中建了220平方米暖棚、150平方米儲草棚和180平方米羊圈。“隨著電力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牛羊膘肥,家家住磚瓦房,通電了,通路了,生產生活條件有很大改善,現在牧區生活跟城里沒有太大區別。”鋼蘇古爾說。
內蒙古把電送到祖國邊疆,也把綠電送向四方。
2023年舉世矚目的杭州亞運會,在亞運會歷史上首次實現競賽場館100%綠色電能供應。國網蒙東電力通過錫盟—泰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讓9000萬千瓦時內蒙古綠電跨越1600公里,從祖國北疆送至杭州,點亮亞運盛會。
國網蒙東電力董事長、黨委書記毛光輝介紹,多年來,按照國家“西電東送”“北電南送”戰略規劃,國網蒙東電力不斷加快特高壓電力大通道工程建設,已建成面向山東、天津、山西、江蘇等電力市場的“四交三直”特高壓工程和送端匯集電網,形成東西兩翼齊飛、縱貫南北的蒙電外送大通道。2023年,國網蒙東電力外送電量首破1800億千瓦時,達183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2%,相當于外供1個湖南省、1.4個北京市或2個天津市1年的用電量,蒙東電網也成為全國年外送電最多的省級電網。當前,內蒙古第八條特高壓輸電通道——張北至勝利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正有序推進,預計2024年建成投運,“蒙電外送”規模將持續擴大。
時代大潮奔騰向前,踔厲奮發方顯擔當。能源保障和安全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能源轉型強勁賦能綠色發展,內蒙古講大局、擔使命、有作為,持續夯實能源安全基石,加快推動傳統能源綠色轉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建設“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上展現新作為,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