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空間搭建起一套城市基礎設施的數字孿生系統,每一座橋梁、每一條管道、每一處地下管網的運轉盡在掌握……在江蘇,這個科幻場景正逐步成為現實。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江蘇省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智慧監管系統近日通過初步驗收。聚焦“1+7”建設場景,江蘇運用數字化、物聯網等手段,打造了一張城市基礎設施安全網,形成全周期、多場景、高感知、立體式的高效管理新體系。
燃氣管網配備“智能哨兵”
城市的燃氣地下管網如蜘蛛網般縱橫交錯,如何高效排查“看不見”的燃氣隱患?近日,無錫市梁溪區梁東路燃氣管道窨井“人工巡檢”。工作人員打開井蓋,介紹井蓋內側的監測儀,“這是一款會‘自己打電話報警’的井蓋,一旦周邊的煤氣含量超過限定濃度,監測儀就會自動發送警報。無錫市城市生命線指揮中心接報后,會根據現場緊急情況安排專人處置。”若情況十分緊急,智慧中心還可以遠程控制與監測儀聯動的馬達,關閉燃氣閥。
像這樣的智能監測控制裝置,無錫市已在燃氣管道井布置50套,后續還會再增加150套。此外,該市還在地下管網相鄰空間的其他管道井安裝了935套設備,后續將再安裝80套。這些設備遍布在燃氣干網、高壓管道、城市密集居民區、景區周邊。無錫市市政和園林局城市生命線系統負責人介紹,無錫通過“能說話會自己動手”的物聯設備,將總長度9774.42公里的燃氣管道智能化改造,實現了對10136戶餐飲等人員密集場所燃氣安全的全天候監測。
南京新街口0.5平方公里的燃氣安全試點示范區也實現了閥門智能化、管網有“知覺”。“一旦出現燃氣泄漏、管線被挖斷等情況,我們可以遠程關閉閥門,緊急切斷氣源。”南京港華燃氣相關負責人說,管網感知設備相當于“哨兵”,對天然氣系統24小時監測,及時發送報警預警信息。
防澇排水有了“智慧大腦”
排水防澇工作也在技術加持下有了“智慧大腦”。常州選定龍城大道、龍江中路、青洋中路三面高架及南面運河合圍的主城區約80平方公里范圍,實施城市內澇智慧化監測監管。
在常州市排水管理處調度中心看到,常州市主城區內澇智慧化監測監管系統實時運轉,雨情水情、積水位置、積水范圍、積水原因等實時信息在電子大屏上一目了然。常州市排水管理處管網管理所副所長張冬冬說,往年接到防汛指令,工作人員只能依靠路面人工查看或接報熱線發現問題,效率較低。內澇智慧化監測監管系統今年建成后,在汛期排水防澇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工作人員得以精準調度力量應對雨情水情等。
除了在易澇點加裝物聯監測設備,常州還運用排水管網低水位運行技術,留出管道空間以應對強降雨帶來的沖擊負荷,逐步形成城市“大海綿”骨架,讓排水系統在洪澇災害面前更具韌性。“我們定期對全市的排水管道做‘無痛胃鏡’和‘無痛腸鏡’。”常州市排水管理處副處長陳波說。
7類場景風險實時監測預警
燃氣、供水、排水等系統,是維系城市正常運行、市民安居樂業的重要基礎設施。近年來,在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里子”問題也逐漸顯露。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于2021年啟動省級工程,聚焦“燃氣、供水、排水、橋梁、道路、第三方施工、地下管線”7個場景,選擇南京、無錫、徐州、蘇州、南通、宿遷、昆山7個城市作為試點城市,充分運用數字化、物聯網等手段,打造城市基礎設施“智慧大腦”,對其運行進行實時監測、及時預警、有效處置。2023年底,省級和第一批試點城市市級監管系統試運行。目前,監管系統已匯聚21億條監管監測數據和18.44萬公里的地下管線基礎數據,接入物聯感知設備5.7萬臺(套)。
高效運轉的“智慧大腦”,讓城市基礎設施安全管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監管”轉變,已在多地發揮功效。此前,無錫市新吳區躍濤小吃店管道氣終端泄漏,指揮中心事發當晚10:04:47接收到店里傳感器傳來的信息,店里的工作人員此時已下班,系統第一時間向相關企業和部門發出提醒工單。晚上10:05:32,無錫華潤燃氣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接單趕去現場處置。經核查,工作人員發現是小吃店的自排管道波紋管接頭漏氣,因漏氣管道無法緊固,工作人員當即關閉閥門,并告知商戶進行整改。次日下午3時,用戶整改完成。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蘇在完成省、市平臺建設的基礎上,將加快推進省市縣三級監管系統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今年初步實現了城市基礎設施全省監管“一圖覽”“一網管”。下一步,我省還將推動第二批試點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智慧監管系統,深入挖掘通信、地震、大氣環境、地質等“智能監測”個性場景,為城市安全運行“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