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來看,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既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客觀需要,也是推動節能減排,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似乎是一種趨勢。
指導價負面影響日顯
長期以來,電力、天然氣等產品一直被看作是公共消費產品,其價格由政府指導定價,這使得電力、天然氣價格水平低于市場平均水平,難以形成良性價格傳導機制,影響產業的發展速度和水平。如在天然氣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天然氣能源應用多元化發展,中國天然氣消費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長。長期低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這種消費增長的速度。由于價格低廉,企業生產積極性下降,產量增長緩慢,使得市場供不應求矛盾更加突出。而在電力方面,此前煤炭價格較低,政府指導定價不能隨煤價下跌而降低,電力企業因此獲利豐厚,導致電力產業的發展如雨后春筍,最終產能過剩嚴重局面由此產生。現在的情況則是,近幾年來,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指導價格并沒有根據市場變化作相應調整,引起電力企業嚴重虧損。煤電雙方博弈也更加激烈,造成的結果就是,電力等資源價格改革勢在必行。
協調各方利益是難題
資源價格改革已是大趨勢,但當前價格改革最大的問題就是價格改革觸動利益群體太多,在保障億萬消費者正常利益條件下,出臺能夠協調產業上下游各方利益的改革方案非常困難。
以天然氣為例,目前,我國天然氣價格比國際市場價格低,形成倒掛之勢,隨著天然氣進口量越來越大,國內天然氣產業鏈上下游不同利益主體紛紛受損,他們迫切要求與海外天然氣源口岸價格進行對接,以維護自身利益。雖然生產企業迫切要求商品價格“向國際看齊”,然而問題相當復雜,如在中國662個城市中,有200多個建設了天然氣管網,涉及的消費者高達億萬之眾。如果天然氣漲價,勢必大大增加這些消費者的生活成本負擔。面對此種情景,或許經過多方博弈之后,才可能出臺兼顧多方利益的定價機制,才能在市場中順利運行。同樣,電價改革也不例外。
單純價格聯動非最佳方案
目前,面對電力企業持續虧損和國內國際天然氣價格倒掛,業內外人士再次提出實行價格聯動機制,以保障上下游產業穩定發展。然而,事實上,單純的價格聯動并非最佳解決方案。這是因為,實行價格聯動表面上能保證上下游產業各方利益,但價格聯動只會“車輪”般推漲產品價格,助長上游產業肆意提價,不利于保證產品價格相對穩定,最終損害消費者利益,成為成本推動通脹的誘因。所以,筆者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主要手段還得依靠市場:一方面推行價格聯動機制,保證價格傳導的順暢;另一方面,加強政府的監管,但監管手段應有所調整。主要是:一是明晰資源產權制度,同時加強資源開采權準入和監管制度;二是采取以收益為基礎的績效監管,如價格上限控制和收入上限控制。這可以促使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利潤,也可以保證消費者的合法利益得以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