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記者從太原天然氣公司獲悉,太原市環城高壓天然氣管線現已開工建設。該管線建成后,將為太原市安全穩定供氣、河西地區天然氣置換,以及提升管網儲氣調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C"形管線,繞城大半周
環城高壓天然氣管線工程,是太原市"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之一,也是 "氣化太原"實施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工程起于丈子頭門站、止于西溫莊門站,整體沿環城高速公路,呈"C"形由東向西、由北向南修建,全長70多公里,總投資近5億元。
除前期完成部分線路管道建設外,工程建設主體包括:小店至羅城,11.9公里長的南線天然氣高壓管線建設,已于本月開工;羅城至新張,48公里長的西北環天然氣高壓管線,已完成規劃設計,進入施工前期的準備階段。
此次工程施工,創造了太原市天然氣工程建設史上三項新紀錄。其一,管道線路最長,單線全程逾70公里。其二,壓力等級最高(4.0Mpa),輸氣能力強,是目前清徐至市區煤氣管線輸配能力的三十多倍。屆時,太原市天然氣的年輸配能力,將由現在3億立方米提高到15億立方米。其三,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工程途經5個城區,涉及面廣,地面附屬物多,沿線情況復雜,還需穿越汾河、高速公路、林帶、農田、河道等。這對管線使用的管材等級選擇、驗收標準,以及防震級別等方面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一網多源,市民用"氣"更足
太原市的天然氣輸配系統中目前共有4處天然氣供應點,同時從城東向市區供氣。但在長途送氣的過程中,因壓力損耗大,輸送能力受限,致使在用氣高峰時期,尤其是冬季,常常出現供氣不均衡的現象,從而影響用戶正常使用。
環城天然氣高壓管線工程全部完工后,將在河西地區新增3處氣源供應點,全市的天然氣供應點也將由目前的4處增加到7處,從而形成一網多源的供氣格局。這不僅使河西地區的居民和企業得以用上天然氣,也為焦化廠的搬遷掃清了障礙,更保證了全市燃氣供應的安全穩定。與此同時,高壓線路還將形成一個約60萬立方米的"儲氣庫",從而增強太原市的天然氣輸配能力,調節用氣不均衡狀態,對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以及環境保護也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除此之外,該管線工程同時也為下一步接收古交的煤層氣和陽曲至市區的高壓天然氣做好了準備。
另據了解,截至目前,太原市天然氣用戶共有41萬戶,已覆蓋河東的大部分區域。新一輪的天然氣置換工作,將于下月展開,到年底,全市天然氣用戶將達到50余萬戶。(記者 趙毅 通訊員 畢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