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陸地油氣資源的日益減少,“由陸及海”、“由淺入深”已經成為全球油氣勘探行業的大勢所趨;未來5~10年,我國海洋油氣裝備制造業將以突破深水裝備關鍵技術為重點,加快向深海挺進。這是記者在8月22~23日上海召開的中國海洋油氣鉆采與工程裝備高峰論壇上得到的信息。
據估算,我國南海地區的石油儲量達230億~300億噸,約占我國油氣總量的1/3,其中約70%蘊藏在深海。
“十二五”期間,中國海油的油氣開采重心將由淺水向東海、南海深水及南中國海區域轉移,計劃建立一支作業水深達3000米、吊裝能力達16000噸,能同時進行2~3個深水油氣田海上作業的深水船隊。與此同時,建造深水海工裝備,開發南海深水油氣田是中石化實施資源戰略、打造上游長板的重要舉措,而先行擁有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深水輔助支持鉆井裝置以及適用的開發工程模式和設施是其走向深水必不可少的前提。目前中石化正在進行相關的前期研究工作。
然而,與自升式鉆井平臺等淺海油氣裝備相比,深水裝備的技術難度陡然增加。“目前我國的淺海油氣裝備已基本實現了自主設計建造,但深水海工裝備才剛剛起步,設計能力、原材料、關鍵設備都還差得很遠。”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高級顧問趙志明表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船舶處副處長王蓉也認為,總體而言,我國海工裝備制造仍是個幼稚產業,存在產業規模和市場份額小、創新能力弱、專業化制造能力差、產業體系不健全等問題。王蓉透露,國家相關部門將重點在拓展海工裝備市場、鼓勵首臺(套)應用、支持多種手段融資、推進建立產業聯盟等5個方面加強政策扶持,即將出臺的《海洋工程裝備中長期發展規劃》也將為海工裝備特別是深水油氣鉆采裝備制造業的健康發展指明方向。
據估算,我國南海地區的石油儲量達230億~300億噸,約占我國油氣總量的1/3,其中約70%蘊藏在深海。
“十二五”期間,中國海油的油氣開采重心將由淺水向東海、南海深水及南中國海區域轉移,計劃建立一支作業水深達3000米、吊裝能力達16000噸,能同時進行2~3個深水油氣田海上作業的深水船隊。與此同時,建造深水海工裝備,開發南海深水油氣田是中石化實施資源戰略、打造上游長板的重要舉措,而先行擁有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深水輔助支持鉆井裝置以及適用的開發工程模式和設施是其走向深水必不可少的前提。目前中石化正在進行相關的前期研究工作。
然而,與自升式鉆井平臺等淺海油氣裝備相比,深水裝備的技術難度陡然增加。“目前我國的淺海油氣裝備已基本實現了自主設計建造,但深水海工裝備才剛剛起步,設計能力、原材料、關鍵設備都還差得很遠。”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高級顧問趙志明表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船舶處副處長王蓉也認為,總體而言,我國海工裝備制造仍是個幼稚產業,存在產業規模和市場份額小、創新能力弱、專業化制造能力差、產業體系不健全等問題。王蓉透露,國家相關部門將重點在拓展海工裝備市場、鼓勵首臺(套)應用、支持多種手段融資、推進建立產業聯盟等5個方面加強政策扶持,即將出臺的《海洋工程裝備中長期發展規劃》也將為海工裝備特別是深水油氣鉆采裝備制造業的健康發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