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革命大大降低了美國能源的對外依賴,也使深處能源困境中的中國燃起了發展非常規天然氣的熱情。
非常規天然氣主要包括煤層氣、致密氣、頁巖氣和天然氣水合物。早在數年之前,中國就已開始發展煤層氣,致密氣則被劃分到常規油氣中一起勘探和統計,迄今也已開發多年。只不過,由于發展思路、政策、技術,以及整個天然氣在中國能源結構中所占比重太輕等原因,非常規天然氣在我國一直發展得不溫不火。
美國的頁巖氣大發展,則讓中國開始認識到非常規天然氣的巨大潛力。2011年以來,國家政策頻出,批準頁巖氣為獨立礦種,出臺頁巖氣“十二五”規劃,并先后兩次開展頁巖氣探礦權招標,急切之情可見一斑。
然而,在日前由中國能源協會舉辦的2012年非常規天然氣峰會上,《中國科學報》記者卻捕捉到了另外一種聲音。一些與會專家呼吁,頁巖氣發展不能盲目照搬“美國模式”,而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當前更重要的是建立起頁巖氣、煤層氣商業化開發體系,使中國非常規天然氣得以持續發展。
“美國模式”不能照搬
據了解,2000~2010年間,美國頁巖氣產量年均增長47.7%。現在,頁巖氣產量已占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23%,美國也因此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天然氣第一大資源國和生產國。
不過,參與上述峰會的一些專家表示,中美情況有差異,不能盲目照搬。
首先是地質條件的不同。中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部副主任張永剛指出,美國頁巖氣資源大都分布在海相地層,屬于大面積、廣闊的沉積,且地質年齡較輕,后期地質改造的破壞程度也比較小。中國和美國條件最為接近的地區在四川盆地,但埋藏得更深,這也造成了后期改造時地層情況會更加復雜。
此外,中國的頁巖氣礦區大都分布在山區和丘陵,設備運輸成本更高,而山區水資源缺乏,也難以滿足當前頁巖氣開采中水力壓裂技術的需求。
除了地質條件不同,中國和美國在天然氣基礎設施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
記者了解到,目前美國擁有49萬公里的天然氣干線管道,而根據規劃,中國到2015年時天然氣管道長度也才能達到4.8萬公里。
“中國不可能完成管道建設后再來發展天然氣。因此,本地化、分布式是必然的選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說。
張永剛也認為,由于中國的天然氣管網不發達,所以分布式能源應該是發展非常規天然氣的重要手段。比如,在某個地區開發出頁巖氣,就在當地建分布式能源,既能供電,又能供熱和供冷。
孰先孰后
除了強調發展非常規天然氣要因地制宜,關于非常規天然氣發展中不同品類的優先次序,也成為峰會上熱議的話題。
從美國情況來看,在致密氣、頁巖氣和煤層氣這三種非常規天然氣中,致密氣目前產量最高,但頁巖氣的發展速度最快。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2013年頁巖氣將占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35%,而到2030年則將上升到55%。
那么,對于中國而言,應該優先發展哪一類非常規天然氣?
中石油集團公司發展戰略處處長唐廷川認為,短期之內,從資源量的角度,以及資源埋藏深度和開采難度來看,推進非常規天然氣產業化應該將煤層氣作為重點。
據唐廷川介紹,埋藏在2000米以淺的煤層氣是36.8萬億立方米,而頁巖氣儲量是15萬億~30萬億立方米,且埋藏得較深。
“本來我們煤層氣資源可以搞得很好,不能因為發展頁巖氣,結果把發展煤層氣的機會放過去了。”唐廷川說。
唐廷川表示,之所以認為頁巖氣較其他非常規天然氣的發展要緩一些,是為了遵循資源利用先易后難、先富后貧的規律。“如果熱情很高,煽動很多人進來,卻賺不到錢,會造成這個行業更早的衰敗。”
據中海油海外勘探新項目主管李進波介紹,國外一些企業甚至賣掉常規油氣資產,轉向頁巖氣,最后卻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公司掌握的頁巖油氣資產并非處于非常優良的地區。
國內也面臨著同樣的風險。張永剛表示,首先是資源評價不夠準確。其次,在工程技術方面也面臨較大問題。目前中國打一口水平井要6000萬~8000萬元,而且周期很長,常常要干上一年。相比之下,美國每口井的成本則為200萬~400萬美元,折算成人民幣不超過3000萬元,而且時間只有幾個月。
“從近期來看,頁巖氣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張永剛說。
體系建立是關鍵
此外,還有專家在峰會上呼吁,應轉變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發展思路。
陳衛東指出,從美國的開發經驗和地質理論來看,頁巖氣和煤層氣不像常規天然氣那樣富集,相對來說是一種“貧礦”,這也使得非常規天然氣的發展要遵循不一樣的思路。
傳統油氣資源的發展是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但這一發展方式卻不適合非常規天然氣。
“頁巖氣、煤層氣是貧礦,如果要先勘探再作一個全盤的規劃,成本可能永遠都回不來。中國這么多年搞煤層氣沒有成功,就是因為我們用常規油氣的發展方法去開采煤層氣。事實上,二者的投資回報模式是完全不同的。”陳衛東說。
在陳衛東看來,美國的頁巖氣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一開始由中小公司進入,打上兩口井,發現有氣了,就賣給其他公司。“不需要做整個周期就能贏利。這是他們開發頁巖氣最根本的動力。”陳衛東說。
因此,陳衛東認為,要想讓頁巖氣、煤層氣的開發在商業上有競爭力,技術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建立支撐頁巖氣、煤層氣商業性開發的體系。
“開發資源是要投資的,要籌集這些資金,讓投資可持續,就要建立天然氣體系的市場化機制,讓供應天然氣有利可圖。”
事實上,我國在發展頁巖氣方面,思路已經有所轉變。例如2011年12月批準頁巖氣為獨立礦種。“同樣都是甲烷,為什么頁巖氣要定一個獨立礦種?在常規油氣領域,只有幾家國企才有資格開發,這種做法就是為了回避這個規定。”陳衛東解釋說。
此外,頁巖氣第二輪招標所選的地區,也大都屬于和中石油、中石化區塊不重疊的地方。這也是為了避免煤層氣之前發展的教訓有礦的沒有開采資格,有開采資格的沒有礦。
“美國頁巖氣革命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我們也有豐富的頁巖氣資源。而煤層氣的不成功告訴我們,一定要按照規律辦事,才能達到目標。”陳衛東說。
非常規天然氣主要包括煤層氣、致密氣、頁巖氣和天然氣水合物。早在數年之前,中國就已開始發展煤層氣,致密氣則被劃分到常規油氣中一起勘探和統計,迄今也已開發多年。只不過,由于發展思路、政策、技術,以及整個天然氣在中國能源結構中所占比重太輕等原因,非常規天然氣在我國一直發展得不溫不火。
美國的頁巖氣大發展,則讓中國開始認識到非常規天然氣的巨大潛力。2011年以來,國家政策頻出,批準頁巖氣為獨立礦種,出臺頁巖氣“十二五”規劃,并先后兩次開展頁巖氣探礦權招標,急切之情可見一斑。
然而,在日前由中國能源協會舉辦的2012年非常規天然氣峰會上,《中國科學報》記者卻捕捉到了另外一種聲音。一些與會專家呼吁,頁巖氣發展不能盲目照搬“美國模式”,而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當前更重要的是建立起頁巖氣、煤層氣商業化開發體系,使中國非常規天然氣得以持續發展。
“美國模式”不能照搬
據了解,2000~2010年間,美國頁巖氣產量年均增長47.7%。現在,頁巖氣產量已占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23%,美國也因此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天然氣第一大資源國和生產國。
不過,參與上述峰會的一些專家表示,中美情況有差異,不能盲目照搬。
首先是地質條件的不同。中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部副主任張永剛指出,美國頁巖氣資源大都分布在海相地層,屬于大面積、廣闊的沉積,且地質年齡較輕,后期地質改造的破壞程度也比較小。中國和美國條件最為接近的地區在四川盆地,但埋藏得更深,這也造成了后期改造時地層情況會更加復雜。
此外,中國的頁巖氣礦區大都分布在山區和丘陵,設備運輸成本更高,而山區水資源缺乏,也難以滿足當前頁巖氣開采中水力壓裂技術的需求。
除了地質條件不同,中國和美國在天然氣基礎設施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
記者了解到,目前美國擁有49萬公里的天然氣干線管道,而根據規劃,中國到2015年時天然氣管道長度也才能達到4.8萬公里。
“中國不可能完成管道建設后再來發展天然氣。因此,本地化、分布式是必然的選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說。
張永剛也認為,由于中國的天然氣管網不發達,所以分布式能源應該是發展非常規天然氣的重要手段。比如,在某個地區開發出頁巖氣,就在當地建分布式能源,既能供電,又能供熱和供冷。
孰先孰后
除了強調發展非常規天然氣要因地制宜,關于非常規天然氣發展中不同品類的優先次序,也成為峰會上熱議的話題。
從美國情況來看,在致密氣、頁巖氣和煤層氣這三種非常規天然氣中,致密氣目前產量最高,但頁巖氣的發展速度最快。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2013年頁巖氣將占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35%,而到2030年則將上升到55%。
那么,對于中國而言,應該優先發展哪一類非常規天然氣?
中石油集團公司發展戰略處處長唐廷川認為,短期之內,從資源量的角度,以及資源埋藏深度和開采難度來看,推進非常規天然氣產業化應該將煤層氣作為重點。
據唐廷川介紹,埋藏在2000米以淺的煤層氣是36.8萬億立方米,而頁巖氣儲量是15萬億~30萬億立方米,且埋藏得較深。
“本來我們煤層氣資源可以搞得很好,不能因為發展頁巖氣,結果把發展煤層氣的機會放過去了。”唐廷川說。
唐廷川表示,之所以認為頁巖氣較其他非常規天然氣的發展要緩一些,是為了遵循資源利用先易后難、先富后貧的規律。“如果熱情很高,煽動很多人進來,卻賺不到錢,會造成這個行業更早的衰敗。”
據中海油海外勘探新項目主管李進波介紹,國外一些企業甚至賣掉常規油氣資產,轉向頁巖氣,最后卻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公司掌握的頁巖油氣資產并非處于非常優良的地區。
國內也面臨著同樣的風險。張永剛表示,首先是資源評價不夠準確。其次,在工程技術方面也面臨較大問題。目前中國打一口水平井要6000萬~8000萬元,而且周期很長,常常要干上一年。相比之下,美國每口井的成本則為200萬~400萬美元,折算成人民幣不超過3000萬元,而且時間只有幾個月。
“從近期來看,頁巖氣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張永剛說。
體系建立是關鍵
此外,還有專家在峰會上呼吁,應轉變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發展思路。
陳衛東指出,從美國的開發經驗和地質理論來看,頁巖氣和煤層氣不像常規天然氣那樣富集,相對來說是一種“貧礦”,這也使得非常規天然氣的發展要遵循不一樣的思路。
傳統油氣資源的發展是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但這一發展方式卻不適合非常規天然氣。
“頁巖氣、煤層氣是貧礦,如果要先勘探再作一個全盤的規劃,成本可能永遠都回不來。中國這么多年搞煤層氣沒有成功,就是因為我們用常規油氣的發展方法去開采煤層氣。事實上,二者的投資回報模式是完全不同的。”陳衛東說。
在陳衛東看來,美國的頁巖氣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一開始由中小公司進入,打上兩口井,發現有氣了,就賣給其他公司。“不需要做整個周期就能贏利。這是他們開發頁巖氣最根本的動力。”陳衛東說。
因此,陳衛東認為,要想讓頁巖氣、煤層氣的開發在商業上有競爭力,技術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建立支撐頁巖氣、煤層氣商業性開發的體系。
“開發資源是要投資的,要籌集這些資金,讓投資可持續,就要建立天然氣體系的市場化機制,讓供應天然氣有利可圖。”
事實上,我國在發展頁巖氣方面,思路已經有所轉變。例如2011年12月批準頁巖氣為獨立礦種。“同樣都是甲烷,為什么頁巖氣要定一個獨立礦種?在常規油氣領域,只有幾家國企才有資格開發,這種做法就是為了回避這個規定。”陳衛東解釋說。
此外,頁巖氣第二輪招標所選的地區,也大都屬于和中石油、中石化區塊不重疊的地方。這也是為了避免煤層氣之前發展的教訓有礦的沒有開采資格,有開采資格的沒有礦。
“美國頁巖氣革命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我們也有豐富的頁巖氣資源。而煤層氣的不成功告訴我們,一定要按照規律辦事,才能達到目標。”陳衛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