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加,引起了用氣企業的諸多抱怨。但是,中國市場可能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氣價上漲才剛剛開始,高價氣時代已逐步來臨。而背后主因,則是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定價話語權的嚴重缺失。
國內調價之前的6月份,中國兩個重要的LNG進口來源國印尼和卡塔爾,相繼上漲了對中國LNG出口的到岸價。在全球LNG市場的淡季,中國卻迎來了連番漲價,中國天然氣定價權所面臨的尷尬境地暴露無余。
近6年來,中國的LNG進口量翻了20倍。2012年天然氣進口依存度已達27%。據國家發改委2012年底下發的《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預測,2015年中國進口天然氣將達到935億立方米左右。
天然氣定價權的缺失,使中國付出沉重代價,謀求定價權已刻不容緩。
淡季漲價潮
5月底,中海油與印尼供應方就福建莆田接收站LNG供應價格展開了談判。6月18日,中海油宣布經過艱難協商,LNG長約供應價格漲至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漲幅高達70%以上。
國內調價之前的6月份,中國兩個重要的LNG進口來源國印尼和卡塔爾,相繼上漲了對中國LNG出口的到岸價。在全球LNG市場的淡季,中國卻迎來了連番漲價,中國天然氣定價權所面臨的尷尬境地暴露無余。
近6年來,中國的LNG進口量翻了20倍。2012年天然氣進口依存度已達27%。據國家發改委2012年底下發的《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預測,2015年中國進口天然氣將達到935億立方米左右。
天然氣定價權的缺失,使中國付出沉重代價,謀求定價權已刻不容緩。
淡季漲價潮
5月底,中海油與印尼供應方就福建莆田接收站LNG供應價格展開了談判。6月18日,中海油宣布經過艱難協商,LNG長約供應價格漲至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漲幅高達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