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壟斷法》對新能源來說絕對是利好因素,這是一個可以和傳統能源分切‘蛋糕’的信號,將對調整國內能源產業關系,形成多元化的能源發展格局和良性的市場競爭,逐漸打破市場壟斷,助推新能源行業健康發展,有著積極作用。”陜西綠迪投資控股集團總裁黃一釗、陜西長征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景潮、陜西德融科技信息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虹等生物質能源領域的民營企業家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當前,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是我國的主要能源,目前國家仍實行市場壟斷,資源高度集中在少數國有能源巨頭手中。有專家認為,《反壟斷法》矛頭指向鐵路、電信、石油、汽車和軟件5大行業,有望為新能源發展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舞臺。
另據記者了解,高油價正在推動中國新能源產業提速發展。隨著《新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辦法的實施,國家不斷加大支持力度,為新能源產業化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其勵在前不久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上曾表示,我國到201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定位是補充能源,占全國能源需求總量的12%左右;202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定位是替代能源,占全國能源需求總量的20.5%~29.7%;203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定位是主流能源之一,占全國能源需求總量的30%~49%;205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定位是主導能源之一,占全國能源需求總量的43%~77%,在未來全球能源供應中的地位將更加突出。
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國新能源產業當前面臨著技術尚未成熟、投資風險大、生產成本高、缺乏相應配套政策等問題。比如為鼓勵生物質發電,有關部門對上網電價給予補貼,但規定“發電消耗熱量中常規能源超過20%的混燃發電項目不享受補貼電價”。也就是說,只有每年燃燒80%生物質燃料的電廠才可以有補貼。而植物是根據四季生長的,電廠在一年中有80%的燃料來自生物質顯然不實際,于是企業袖手旁觀,農民放火焚燒秸稈。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新能源還不可能影響傳統能源的壟斷地位。
“本來陜西省計劃在去年10月份就要推廣使用甲醇汽油,但現在還沒有結果。新能源發展緩慢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標準和配套政策跟不上,與行業巨頭不熱衷、存在市場壟斷不無一定的關系。”吳景潮說。
業內人士還對記者表示,《反壟斷法》法律文本僅8章57條,內容太過原則化,諸多方面都需要細化。而且與之配套的規則辦法迄今為止無一出臺,可操作性大打折扣。專家分析說,《反壟斷法》只是對經營者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進行了界定,國有大型石油公司可以推定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但《反壟斷法》并沒有就如何打破壟斷提出硬性指標。
一些業內人士因此坦言,《反壟斷法》的作用可能十分有限。“《反壟斷法》難以解決新能源產業存在的市場門檻較高、缺乏國家相關標準等問題,要真正打破市場壟斷困難重重。”中國能源網執行副總裁韓曉平告訴記者。具有成品油批發資質的民營企業西安寶潤實業公司技術負責人何能德認為,《反壟斷法》對新能源產業來說作用并不大,原料資源和技術制約是目前最大的問題。比如該企業利用自主開發的技術建成的陜西省第一個規模化生物柴油工業項目,原料卻得不到保障,僅限于廢棄油脂和酸化油等,企業擔心市場放開后原材料價格將進一步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