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資料圖)
新能源驟然升溫。
在保增長、調結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成為經濟新增長點的關鍵詞之一,新能源發展規劃正在加緊制定,有望于近期出臺。
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如何打造和培育新能源產業?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面臨哪些問題?帶著這些疑問,本報記者專訪了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
石定寰多年來見證了國家新能源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并在當前新能源發展規劃制定過程中,多次牽頭為業界及政策制定方搭建溝通平臺。
石定寰指出,由于并網電價實施政策不甚明確、科技投入缺乏等癥結,影響了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即將出臺的新能源發展規劃要在科技投入上下大功夫”。
他還呼吁,新能源發展規劃及其后續政策,應該著眼于系統配套,要在新興產業發展的初期,通過政策及時引導扶持,打造我國傳統產業之外的新型戰略性產業。
此前,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新能源接入電網這一瓶頸問題,已經涵蓋在新能源發展規劃之中,“科技”也將在新規劃中占有很大比重。
新能源產業將成重要戰略產業
《21世紀》: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牽頭做新能源發展規劃,該規劃和之前出臺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有何不同?
石定寰: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主要圍繞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新能源發展規劃則是圍繞未來新興產業的培育和打造。
新能源發展規劃,絕不僅僅是單純的產業發展規劃,而是如何通過科技創新,通過全面的政策扶持、政策創新,來促進產業發展。這當中還涉及到和傳統能源產業的對接和調整。
每次大的經濟危機之后,都醞釀著新的科技革命。現在各界基本達成共識的是,未來的科技革命重要標志之一,至少是在能源科技革命上。
無疑,新能源產業將成為危機之后一個重要的戰略性產業,該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一系列政策力度都將提速。
《21世紀》:這個規劃與2007年出臺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如何銜接?
石定寰:《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至少是在三四年前就已制定,而現在形勢變化太快,最近這一兩年,對于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的認識及期望,都跟幾年前大不同。
因此,新規劃與《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相比,無論是發展目標、發展思路、發展規模,都將有很大的變化。
《21世紀》:新能源發展規劃除了制定新的發展目標外,推進政策和規劃的落實也很重要。如何保障規劃的落實?
石定寰:癥結之一是有關部門對這個新能源行業的認識;當中也有我們對行業發展趨勢不了解的原因。
一方面,業界在努力開發新產品,降低成本,滿足社會需求。這個積極性政府要看到,畢竟廣大科技人員確實是在拼搏,而不是等著要國家政策。另一方面,政府應該盡快拿出政策。
《21世紀》:在新能源發展規劃或其配套政策中,除了電價補貼政策亟待明確外,還有哪些方面比較重要?
石定寰:依靠科技創新推進產業的發展也很重要。這不是一句套話,無論是效率提高,還是成本降低,或者開發新產品,都需要大量投入。
現在我們的投入遠不能跟美國相比,但如果今后要逐步達到與其類似的目標,就得增加科技投入。現在中國在做可再生能源的企業很多,但真正做基礎研究的寥寥,投入也有限。
扶持政策需系統配套
《21世紀》:不久前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的太陽能光電建設財政補助政策,是不是一個利好的開端?
石定寰:這個政策正是在全國業界呼吁政府落實再生能源法,制定細化政策這樣一個背景下出臺的,大家非常歡迎。
當然,扶持政策絕不能夠僅僅局限于此,支持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個系統、配套的政策。要圍繞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圍繞將來可能的市場來制定。
內容上,要體現各個部門的合力和集成,而不是單個政府,或某一個部門單方面的作用。
此外,各種政策需要進一步細化,包括補貼額度、具體補貼方式,發電如何申請,電力系統建成之后如何上網,是完全自用還是并網?上網的價格怎么定,都需要進一步明確。
《21世紀》:目前上海、青海等地方政府,都在積極調研新能源相關項目。這是否跟下一步整個行業規劃醞釀的變局相關?
石定寰:新能源發展規劃的制定,不僅中央在關注,更重要的是,地方已經先于中央,在做前期工作。
我了解到,河北省、上海市都正由領導班子牽頭制定地方新能源規劃。江蘇省做得更早,不僅省里在做,每個市也都在做。青海省也正和中科院合作,聯合制定新能源發展規劃。
我了解到,全國打造千億元以上新能源產業化基地的城市,至少有十多個。應該說,未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將會有更加堅實的基礎,產業發展前景會很好。
《21世紀》:談到產業前景,新能源產業的市場需求前景情況如何?
石定寰:即便算上所有地方正在發展的項目,跟我們未來的市場需求差距還是很大。而且國家已經明確,將來要盡可能減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大幅度增加再生能源的利用。
從數據看,全國現在電力裝機總量達到8億多千瓦,可是從現在的情況看,光伏發電才幾十萬千瓦,還不到一個傳統發電機組的產能。
所以,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潛力很大,當前并沒有發展過頭、過熱或市場飽和的問題,而是發展不足;當然,發展也需要政策引導,要有一定的標準、行規,來保障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