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能源專家柴沁虎撰文指出,在西方發達國家,天然氣價格大多采用與原油直接掛鉤的等熱值計算公式來確定。我國的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煤炭消費量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所占的比例接近70%,因此未來中國天然氣的主要競爭性能源是煤炭。
柴沁虎認為,符合我國國情的天然氣對煤炭的能源比價應為2-3倍;今后,這一能源比價可以動態調整,逐步達到3-4倍的水平。
文章稱,從去年起,我國大規模引進中亞、俄羅斯與緬甸的天然氣資源,并在沿海地區建設了一批LNG接收站。此前,我國和俄羅斯一直因為價格問題未能就北氣南下達成一致意見。實際上,由于目前天然氣的定價基本以長期合同價為主,必須對長期貿易合同的估值、通貨膨脹預期、交割地點、運輸方式、離岸或到岸等因素作出假設。
此外,從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看,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起補充作用。我國擁有一定規模的天然氣產量,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發展迅速,這些是我國能夠在國際天然氣價格談判中取得主動權的重要保障。
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國內天然氣消費量以年均18%的速度遞增,遠遠超出2.5%的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國內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利用海外氣源來滿足國內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成為必然。統計顯示,2010年進口天然氣可占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20%-30%,到2020年這一比例有望達到50%。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一直對天然氣進口價格和長輸費用實行嚴格管制,其最大特點是價格調整頻度低,與國際主要能源產品價格之間的關聯度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