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不久前宣布,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每千立方米提高230元,同時,改進天然氣價格管理辦法,即取消雙軌制,擴大價格幅度范圍,設定車用氣與車用油的售價比。期盼已久的中國天然氣改革破題。
各國天然氣工業在發展過程中都經歷了從壟斷經營到市場化經營的過程。目前世界天然氣市場仍然處于壟斷和競爭并存的局面。其中美國、加拿大和英國已經通過公開準入的方式建立了競爭性市場。
縱觀各國天然氣行業改革歷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國家還是資源短缺的國家,為適應天然氣行業的發展,實施有效監管,都通過專門立法為政府對天然氣產業的監督管理提供依據。
在立法過程中,許多發達國家呈現的另一個特點是根據市場發育程度和由此對政府提出的放松管制的要求,及時修改或制定新的法律,盡可能地在天然氣產業中引入競爭機制。
各國在天然氣行業發展的過程中還表現出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設立獨立的能源主管部門和監管機構。這些機構具體職責不盡相同,但是主要職責一般包括制定相關政策與服務標準,發布相關監管法規與條例,審批管輸運費申請等等。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認為,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天然氣的定價仍主要采用與替代燃料掛鉤、以凈值回推定價為主的壟斷性定價方式,競爭性定價只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實行,但目前許多國家在不斷采取措施,放開市場,引入競爭,逐步放松對天然氣價格的管制,讓天然氣價格能夠反映天然氣供需情況,不再隨另一種能源的價格波動而漲跌。當然,這還要取決于天然氣市場本身的平衡能力和相對其他能源的競爭力。
在美國和加拿大,經歷了天然氣上游價格管制到解除管制的過程,很明顯,管制不能快速調整價格以適應市場環境,而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競爭性井口價格則能快速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整。兩國的經驗表明,放松天然氣價格管制并不會促使價格大幅度上漲,相反卻有利于開拓市場、增加消費量、穩定或降低價格,尤其是大工業用戶的終端價格。當然,改革的進程還取決于各國的天然氣市場的成熟程度。
發展中國家的阿根廷也進行了類似的嘗試。該國曾經對天然氣實行政府價格控制,由國家制定統一的天然氣井口價格和管輸配售價格,要求兩家國有企業YPF和GDE提供低價位產品和服務,這造成YPF向GDE的售氣價格和GDE向最終用戶的售氣價格均大大低于其生產和服務成本,結果導致企業嚴重虧損。在改革過程中,政府宣布除了審批天然氣出口和對天然氣管輸及配售費率進行上限監管外,不再對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原油進出口和天然氣進口實行管制。阿根廷天然氣監管委員會也制定相關法律規定天然氣價格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夏季和冬季井口價可進行季節性調整,只對天然氣運輸、配售費率和服務進行監管。這些都大大促進了該國天然氣上下游領域的競爭。
世界各國對天然氣管道運價管理的演變與本國天然氣市場的發展息息相關。在20世紀末以前,國外對天然氣管道運價的管理體制分為監管(美國、加拿大和英國)、不監管(法國、德國等)或輕度監管三種模式。但是隨著天然氣市場的不斷發展,天然氣管輸環節的自然壟斷性質不斷顯現,各國都意識到必須通過管道運價的監管來防止管道公司利用其市場權力賺取超額利潤,即使在競爭型市場結構中仍需對管道輸配環節進行規制。目前,世界上天然氣管道運價主要采用兩種方法制定,一是美國和加拿大使用的傳統的服務成本法,二是英國和阿根廷使用的“價格帽”定價法。后一種方法實際上是服務成本法的一種改進,在確定管道公司初始運價時仍采用的是服務成本法,但用價格帽來限制一定時期的運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