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條件異常復雜,勘探開發難度大
基礎設施落后,輸氣管網缺口大
技術開發薄弱,消費結構不合理
作為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天然氣的國家之一,我國近現代天然氣工業卻發展緩慢,個中緣由何在?《中國石油報》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國內石油石化專家、中化集團公司原總地質師曾興球。
曾興球指出,我國是世界上使用天然氣最早的國家之一,這點不可否認。之所以出現利用很早、發展緩慢這種現象,有很多原因,以下四點是最主要的制約條件:
一是歷史上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長期落后,需求增長相對緩慢,天然氣利用水平低。我國封建社會持續很長時間,在以農耕經濟為主的環境下,對天然氣基本沒有需求,自然就不會有天然氣的發展,更談不上工業化。
二是中國地質條件復雜,天然氣勘探開發難度大。從表面上看,天然氣勘探開發和原油勘探開發一樣,實際兩者技術相差很大,成藏機制不一樣,開采方法不一樣。比起發達國家,我國天然氣開發水平長期落后。這也是為什么新中國剛成立我們就想搞天然氣,但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才開始形成規模的原因。我國相關機構也是在這一時期開始建立。
三是基礎設施落后,輸氣管網缺口大,安全供氣能力差。天然氣開發一定要做到市場開發與資源開發同步。與原油運輸不同,天然氣主要依賴管輸,要建很長管線。而我國地域廣闊,資源地和消費市場距離很遠,消費市場很不平衡。雖然近幾年我國管道建設發展很快,但到目前為止,我們和美國、俄羅斯等天然氣利用大國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四是我國天然氣利用技術開發薄弱,消費結構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我國天然氣利用領域局限,在天然氣化工、天然氣發電等領域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此外,燃燒天然氣同樣要產生二氧化碳。我們目前碳回收問題沒有完全解決,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使用天然氣已經實現“密閉性燃燒”和零排放,有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因此我們還要在清潔利用技術上下工夫。
曾興球認為,在我國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天然氣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要改變我國現有的能源結構,走優質、低碳之路,天然氣是主要渠道。天然氣也是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能源,對于完成減排、保證經濟平穩發展意義重大。在推動工業化進程方面,天然氣也是很重要的基礎能源之一。在工業燃料領域,其作為特殊工藝用燃料的優勢明顯。天然氣作為工業基礎原料,其生產的乙烯是化工基礎原料。目前,因為我國生產乙烯的裝置技術落后,乙烯缺口很大,一半以上要依賴進口。
曾興球認為,目前我國天然氣發展既要重視從國外引進資源,做好規劃,保證安全供應,又要大力開發國內資源,做好資源接替,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認真規劃考量天然氣調峰和天然氣發電等問題,在如何利用好天然氣方面下大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