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該地區油氣資源十分豐富,地區能源輸出國的油氣產能也在不斷增長,里海地區更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這使中亞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中亞記者王德祿認為,從今年的發展看,中亞地區的能源形勢正在呈現地區內部供求矛盾持續、能源輸出路線多元化加速、俄羅斯在中亞能源領域影響力下降三大特點。“今年中亞能源形勢的第一個特點是地區內部供求矛盾持續。中亞地區的油氣資源分布不平衡,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三國油氣資源豐富,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油氣資源匱乏。近年來,能源儲備失衡導致的問題日益明顯,矛盾主要集中在烏茲別克斯坦與吉、塔兩國之間,三國關于如何合理利用天然氣和水資源的小摩擦一直不斷。”
烏茲別克斯坦的天然氣產量居世界前列,2008年天然氣開采量達到了678億立方米。而吉、塔兩國的天然氣年開采量僅為3000萬立方米和1600多萬立方米。烏是唯一對塔出口天然氣的國家,也是對吉供應燃氣的國家之一。去年年底,烏方將天然氣出口價格由每1000立方米145美元提高到了240美元。今年夏天,烏天然氣運輸公司曾多次暫停對塔的天然氣供應,并以此“警告”塔方注重燃氣債務問題。塔天然氣運輸公司稱,拖欠烏方債務是因無法按時收取本國大型企業天然氣使用費所致。對于吉塔兩國來說,保證能源安全具有異常重要的意義。
針對如何實現地區內部能源的合理利用,哈薩克斯坦總統戰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瑟羅耶什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蘇聯時期,中亞各國是個統一的經濟體,能夠相互提供能源支持,形成了統一的能源體系。現在,中亞各國對能源的利用非常不合理。至于怎樣實現能源的合理利用,這個問題很難回答。這需要各國簽署新的協議,首先需要的是各國間的相互尊重。這些年來,中亞統一市場一直未能形成,這也影響了能源問題的解決。影響能源合理利用的因素有很多,有政治方面的,有個人方面的。”
除油氣資源分布不平衡外,中亞能源的出口渠道也與其豐富能源儲藏難以匹配。為改變這種狀況,中亞能源國正在加快能源輸出路線多元化的步伐。王德祿報道說,“中亞國家中,倡導能源輸出路線多元化最積極的是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兩國。今年4月,連接中亞和俄羅斯的‘中亞-中心’天然氣管道在土庫曼斯坦境內管段發生爆炸。土方稱事故由俄方公司違規操作所致,隨后全面停止了向俄出口天然氣。這一事件可以看作近年來中亞能源國與俄羅斯間最強的不和諧音。土天然氣年產量達750億立方米,其中的500億立方米被俄買斷,天然氣的出口路徑長期被俄控制,出口價格也被壓得很低,與國際市場價格相差甚遠。”
有評論認為,土方以管道爆炸為由而停止向俄供氣只是事情的表象,其深層原因是兩國圍繞對能源的“控制”與“反控制”展開較量。該事件發生后,土方宣布將加速推進本國天然氣出口路線的多元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夏義善認為,能源輸出路線多元化加速是今年中亞能源形勢的特點之一。“中亞地區能源輸出多元化是逐步在推進的。可以說今年的能源多元化特別體現在資源出口多元化、能源運輸通道多元化,還有就是能源伙伴多元化。”
中亞能源輸出多元化對地區能源國家本身有利,也可以促進地區內部的能源合理利用。王德祿說,從各種因素來看,實現能源輸出多元化是可行的,也是符合中亞國家利益的。“首先,中亞能源國家有足夠的資源儲備支持輸出路線多元化。其次,優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中亞國家實現能源輸出路線的多元化。第三,能源輸出路線多元化有利于中亞國家能源業的合理發展,并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第四,能源輸出路線多元化有利于在中亞內部實現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哈薩克斯坦為例,哈南部地區的天然氣供應來自于烏茲別克斯坦。天然氣經由吉爾吉斯斯坦輸往哈南部地區,如果吉需求量增加,哈南部地區燃氣供應將減少。中國首條引進境外天然氣的管線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將途經哈南部地區,它的建成將保證該地區的燃氣供應。這是哈方積極推動該管道項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將于今年年底前實現單線通氣的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途經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三個國家,最后到達中國。瑟羅耶什金說,中亞天然氣管道的投產意義重大,它是一條“多贏”的管道。“從哈薩克斯坦的角度來講,如果該管道在哈境內的支線建成,哈南部地區的燃氣供應將得到保障,這對哈方來說是有利的,而且哈方還將收取燃氣過境費。對烏茲別克斯坦來說也是有利的,烏可以通過該管道出口本國的天然氣。這個管道有利于哈烏兩國實現天然氣出口的多元化。這個管道對參與各方都是有利的。”
哈薩克斯坦“亞洲天然氣管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沙亞赫梅托夫也表示,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的啟用將促進哈當地的發展。“該管道項目的實施將使阿拉木圖州完成燃氣化。此前從阿拉木圖到阿拉山口一線沒有實現燃氣化。該項目對于哈薩克斯坦最重要的意義就是保證哈南部地區的天然氣供應,從而促進該地區的發展。”
可以說,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的啟用對中亞能源出口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年7月舉行的哈薩克斯坦段管道單線主體焊接完工儀式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汪東進表示,中國和中亞國家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是雙贏的。“哈國天然氣出口原來只通過俄羅斯這一個通道,從國家角度來說要實現多元化。中國通道的開通實際上是實現了(哈)國家的多元化。那么對于我們中國來說,我們進口天然氣也應該多元化,所以我們從中國西部進口天然氣也實現了咱們國家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也是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
出于與俄羅斯爭奪里海和中亞能源的需要,美歐一直鼓勵中亞國家實現能源輸出路線的多元化,它們希望土庫曼斯坦避開俄羅斯開辟一條輸歐天然氣管道。而隨著中亞能源輸出的多元化,俄羅斯輸送中亞石油和天然氣的壟斷地位受到嚴重挑戰。可以說,中亞國家尋求能源輸出路線多元化與俄羅斯影響力的下降互為因果關系。不過,瑟羅耶什金認為,中亞能源國在短期內無法擺脫俄羅斯的影響。“繞過俄羅斯向歐洲出口能源(在短期內)是不可能的。里海的劃界問題還沒有解決,沿岸的俄羅斯和伊朗將反對建設跨里海的天然氣和石油管道,更不用說這些管道將對里海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了。我認為,就向歐洲出口能源的形式和價格,中亞各國與俄羅斯是可以達成協議的。”
王德祿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中亞國家能源業發展離不開俄羅斯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中亞國家能源業的起步及發展一直和與俄羅斯的合作緊密相關。二是俄羅斯不斷加大對中亞國家能源業的資金和技術投入,這也有利于控制中亞國家能源。”
中亞是大國力量交匯的地區。競爭與合作并存是中亞國際能源活動必須面對的現實。夏義善指出,中亞雖然是新興的能源市場,但其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地位正在提高。“我認為,他們的地位今年很明顯的提高了。提高主要在于能源出口,它的資源在整個國際市場上的份額增加了,它的影響增加了。我認為,它的前景還是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