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最近推出的“太陽能屋頂計劃”,國內太陽能光電建筑將獲得每瓦20元人民幣的財政補貼,占目前整個系統成本的50%,補助后發電成本降低至每千瓦1元人民幣。
“這是中國光伏行業的重大利好,這意味著國內光伏補貼政策開始破冰,中國光伏應用市場有望很快啟動。”江西瑞晶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丹說。
在此之前,由于市場尚未有效啟動,中國光伏產品多數以出口為主,在這一輪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光伏行業受到嚴重沖擊,一些企業迫于資金壓力紛紛停廠歇業。
“這相當于政府出錢購買芯片組件,用戶只需自己負擔配套設備及人工費用即可,這無疑將極大帶動整個市場的需求。”中國宏源證券太陽能行業分析師王靜這樣認為。
風電發展勢頭迅猛、核電建設如火如荼、新能源投資炙手可熱……“太陽能屋頂計劃”只是中國政府近兩年推出的諸多能源“新政”的一種。在2007年中國發布的《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中,新能源發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白皮書稱,中國未來將有序發展煤炭,積極發展電力,加快發展石油天然氣,鼓勵開發煤層氣,大力發展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科學發展替代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實現多能互補。
中國新能源戰略“加速”是在國外新能源“重拳”頻出、國內能源結構不合理的雙重“倒逼”下啟動的。
2008年,美國通過了7870億美元經濟復蘇法案,其中600多億美元投入新能源領域。在美國的帶動下,歐盟推行了新增投資300億歐元的可再生能源計劃,日本開始實施“綠色新政”,韓國在普通家庭大力推廣普及太陽能、地熱、風能和生物能源,世界各國積極“搶灘”新能源開發和應用領域。
有數據顯示,在過去30年里,中國能源消費總量超過了13億噸標準煤,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國。但長期以來,中國一直保持以高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結構,火電裝機和發電量的比重占80%以上。
另一方面,中國可再生能源資源和市場潛力巨大。根據初步資源評價,中國可再生能源資源中,可開發水能資源約4億千瓦,海上風能資源總計可安裝風力發電機組10億千瓦;全國2/3國土面積年日照時數在2200小時以上,每年太陽能光熱應用可以達到17000億噸標準煤;農業廢棄物等生物質能源資源每年可作為能源使用的數量相當于5億噸標準煤。
為此,中國政府出于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在能源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把握主導權等多方面的考慮,對新能源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風電領域,截止到2008年底,中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1221萬千瓦,躋身世界風電裝機容量超千萬千瓦的行列,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風電大國。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將力爭用十多年時間,在甘肅、內蒙古、河北、江蘇等地形成幾個上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爭取實現到2020年風電裝機規模1億千瓦左右。”而此次中國出臺的4萬億投資計劃及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中,包括了支持實現風電設備關鍵技術國產化。
在太陽能光伏領域,截至2008年,中國光伏產品產能已達到約250萬千瓦,占全球總產量的35%,成為全球光伏產品第一制造大國。在核電領域,中國目前已投產的核電站有6座共11臺核電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885萬千瓦。當前又有10座核電站已經開始動工,共24臺核電發電機組,已核準的裝機容量達2430萬千瓦。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備領域將產生約4000億元的市場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