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制定近中期的能源發展戰略外,我國還應著手研究制定長遠的能源發展戰略,進行能源戰略和政策轉移,切實重視清潔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開發、推廣和應用。
■文/華素梅
1993年開始,我國暫時告別了能源緊缺,進入供過于求的買方市場,全國上下很少考慮限能,能源行業建設緩慢。2002年開始,煤炭、電力供應出現緊張局面,2003年油品也出現供應緊張,全面進入賣方市場。
在我國油氣資源有限和產量日益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國家制定實施符合國際環境和我國實際的全面能源戰略,尤其從長遠發展的視角制定新的能源規劃和戰略,對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穩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全面改善國家環境和生態環境十分重要。
供需矛盾
根據第三次全國油氣資源評價資料,目前我國石油資源量約為1072.7億噸,探明儲量205.65億噸,可采儲量127.54億噸,其中約77.07%分布在陸上;天然氣資源量為55.16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3.11萬億立方米,可采儲量1.65萬億立方米。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從人均角度看,我國屬于名副其實的“貧油、貧氣大國”。至2006年年底,全國石油剩余經濟可采儲量20.43億噸,天然氣剩余經濟可采儲量2.45萬億立方米,仍然無法摘掉“貧油、貧氣”的帽子。
我國的能源蘊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近10年來,國內原油產量雖然以1.67%的速度穩定增長,但增速遠低于原油消費量6.05%的增長速度,原油供需缺口越來越大,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度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我國1993年起成為石油凈進口國,1996年起成為原油凈進口國,1994-1998年原油進口年均增長26.16%,1998-2003年年均增長31.63%。有專家認為,當一國的原油進口量超過5000萬噸時,國際石油市場的行情變化就會影響到該國的國民經濟運行;超過8000萬噸以后,就必須運用外交、經濟、軍事等手段來保證石油供應安全。而我國近年原油進口量逐年增加,2004年累計進口原油首次突破1億噸,2006年原油凈進口已達1.39億噸,依存度達47.0%。據預測,2010年石油總需求2.9~3.1億噸,依存度將達到50%。對此,我國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資源問題
當前,我國油氣資源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后備可采儲量不足。我國油氣資源后備可采儲量少,尤其是優質石油可采儲量不足,缺乏戰略接替區,同時由于能源本身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已成為制約油氣產量進一步增加和滿足需求的主要矛盾。
其次,風險勘查投入不足?;A性、公益性的油氣前期地質工作具有探索性強、周期長、風險大的特點,近年來國家對此投入較少,缺乏有效的機制,發現性調查評價工作力度不夠,基礎理論研究工作長期未能實現重大突破。
再次,缺乏供給保障機制,適應市場變化困難。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油氣資源安全供給保障機制,油氣的資源儲備、原油及成品油儲備還缺乏統一規劃和布局。我國國家級油氣資源儲備體系剛剛開始建立,進口安全機制和特殊情況下的石油供應應急機制還不完善。
最后,環保問題嚴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視。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油氣長距離輸送以及油氣加工過程等都會對環境帶來破壞和影響,甚至會使土質嚴重酸堿化,水質和空氣污染,影響局部地區的土壤和生態環境。但此方面的問題尚未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在勘探開發中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著眼長遠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在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周期的同時,也再一次遭遇能源瓶頸的阻擊,在過去的幾年乃至整個“十五”期間,以油、電、煤全面緊張為標志的能源短缺現象集中出現。面對這樣嚴峻的石油、能源戰略安全形勢,我們必須制定科學、全面的能源發展戰略,既要滿足國民經濟、環境對能源的需求,又要規避風險,保證能源的安全供給。
能源發展戰略要以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恪守三個原則:一是“綜合性的持續長期發展戰略”,二是“環保型能源開發的安全戰略”,三是“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水平根本戰略”。實施“保證能源供應的安全戰略,改善環境的新能源戰略,發揮資源優勢的結構戰略,節能、提高能效的研究戰略,建設能源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戰略”,兼顧“自然資源、環境保護和能源需求”三方面的綜合利益。
首先,要實行多元化戰略。一是能源品種多元化,不僅要加大對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以及精煉的投入,還要盡量利用我國能源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其他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能源,以及可替代能源和再生能源,以進入多種能源相互補充、多種模式并存、多種能源共同發展的能源多元化時代。二是資本多元化和措施多元化,可實施各類資本在法律的條件下投資各類能源開發,并采取綜合措施,解決能源供應不足的問題。
其次,實行對外能源發展戰略。在合理開發利用國內能源資源的同時,應積極開拓國外市場,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以海外投資、勞務出口、工程承包等方式走向國際市場,借助國際油氣這一戰略物資,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更快速發展。
開放戰略。在國際上,我們要在國家主權控制的基礎上,擴大戰略眼光,放大戰略膽識,有控制地在國際上引進資金、技術、管理、裝備,對我國的油氣資源進行有戰略規模的,有長期計劃的,有短期目標的進行相當力度的勘探開發,在這一國際合作過程中,壯大自己的資金規模,發展自己的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和準備,以期在油氣勘探開發方面達到國際油氣公司的規模和先進水平。在國內更要實施徹底的開放戰略,三大石油公司之間相互開放,打破陸海界限和地區界限,實施有序競爭、積極競爭。
合作戰略。除了國內幾家大石油公司之間應加強合作,共同研究實施能源戰略、油氣發展戰略外,還應同油氣供應國開展合作,確保對我國油氣的長期穩定供應;同油氣消費國合作,特別是亞太地區,以及周邊油氣消費國的合作,要在油氣消費、石油煉制、加工及其技術上合作,尤為重要的是在節能、提高能效上合作;同世界大油氣公司合作,通過這些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水準。
資源戰略。資源戰略的核心是加大勘探力度,加快天然氣勘探,穩步發展天然氣,加快油氣基礎建設,盡快建成完善的油氣輸送管網,以確保我國油氣長期的戰略安全。 除了制定近中期的能源發展戰略外,我國還應著手研究制定長遠的能源發展戰略,以確保石油后時代、21世紀下半世紀能源的供給,同時把環境保護的意識、責任、資金和成本納入能源生產、消費及管理預算之中,根據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情況,確立我國煤電油氣及新能源的多元結構,全面發展、重點突出的能源格局,從而推動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要從節能降耗上下工夫。加強石油節能技術開發,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全民中貫徹節能、提高能效的根本策略,盡快形成節約型、環保型社會。
另一方面,要加快新能源的發展。我國天然氣、煤層氣資源豐富,供應潛力巨大,近幾年產量和消費量均保持增長勢頭。此外,核能、生物能、太陽能、風能和水能等都是既清潔又環保的新型能源,應加強其技術開發,緩解石油產量供應不足的壓力。
■文/華素梅
1993年開始,我國暫時告別了能源緊缺,進入供過于求的買方市場,全國上下很少考慮限能,能源行業建設緩慢。2002年開始,煤炭、電力供應出現緊張局面,2003年油品也出現供應緊張,全面進入賣方市場。
在我國油氣資源有限和產量日益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國家制定實施符合國際環境和我國實際的全面能源戰略,尤其從長遠發展的視角制定新的能源規劃和戰略,對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穩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全面改善國家環境和生態環境十分重要。
供需矛盾
根據第三次全國油氣資源評價資料,目前我國石油資源量約為1072.7億噸,探明儲量205.65億噸,可采儲量127.54億噸,其中約77.07%分布在陸上;天然氣資源量為55.16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3.11萬億立方米,可采儲量1.65萬億立方米。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從人均角度看,我國屬于名副其實的“貧油、貧氣大國”。至2006年年底,全國石油剩余經濟可采儲量20.43億噸,天然氣剩余經濟可采儲量2.45萬億立方米,仍然無法摘掉“貧油、貧氣”的帽子。
我國的能源蘊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近10年來,國內原油產量雖然以1.67%的速度穩定增長,但增速遠低于原油消費量6.05%的增長速度,原油供需缺口越來越大,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度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我國1993年起成為石油凈進口國,1996年起成為原油凈進口國,1994-1998年原油進口年均增長26.16%,1998-2003年年均增長31.63%。有專家認為,當一國的原油進口量超過5000萬噸時,國際石油市場的行情變化就會影響到該國的國民經濟運行;超過8000萬噸以后,就必須運用外交、經濟、軍事等手段來保證石油供應安全。而我國近年原油進口量逐年增加,2004年累計進口原油首次突破1億噸,2006年原油凈進口已達1.39億噸,依存度達47.0%。據預測,2010年石油總需求2.9~3.1億噸,依存度將達到50%。對此,我國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資源問題
當前,我國油氣資源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后備可采儲量不足。我國油氣資源后備可采儲量少,尤其是優質石油可采儲量不足,缺乏戰略接替區,同時由于能源本身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已成為制約油氣產量進一步增加和滿足需求的主要矛盾。
其次,風險勘查投入不足?;A性、公益性的油氣前期地質工作具有探索性強、周期長、風險大的特點,近年來國家對此投入較少,缺乏有效的機制,發現性調查評價工作力度不夠,基礎理論研究工作長期未能實現重大突破。
再次,缺乏供給保障機制,適應市場變化困難。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油氣資源安全供給保障機制,油氣的資源儲備、原油及成品油儲備還缺乏統一規劃和布局。我國國家級油氣資源儲備體系剛剛開始建立,進口安全機制和特殊情況下的石油供應應急機制還不完善。
最后,環保問題嚴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視。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油氣長距離輸送以及油氣加工過程等都會對環境帶來破壞和影響,甚至會使土質嚴重酸堿化,水質和空氣污染,影響局部地區的土壤和生態環境。但此方面的問題尚未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在勘探開發中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著眼長遠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在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周期的同時,也再一次遭遇能源瓶頸的阻擊,在過去的幾年乃至整個“十五”期間,以油、電、煤全面緊張為標志的能源短缺現象集中出現。面對這樣嚴峻的石油、能源戰略安全形勢,我們必須制定科學、全面的能源發展戰略,既要滿足國民經濟、環境對能源的需求,又要規避風險,保證能源的安全供給。
能源發展戰略要以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恪守三個原則:一是“綜合性的持續長期發展戰略”,二是“環保型能源開發的安全戰略”,三是“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水平根本戰略”。實施“保證能源供應的安全戰略,改善環境的新能源戰略,發揮資源優勢的結構戰略,節能、提高能效的研究戰略,建設能源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戰略”,兼顧“自然資源、環境保護和能源需求”三方面的綜合利益。
首先,要實行多元化戰略。一是能源品種多元化,不僅要加大對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以及精煉的投入,還要盡量利用我國能源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其他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能源,以及可替代能源和再生能源,以進入多種能源相互補充、多種模式并存、多種能源共同發展的能源多元化時代。二是資本多元化和措施多元化,可實施各類資本在法律的條件下投資各類能源開發,并采取綜合措施,解決能源供應不足的問題。
其次,實行對外能源發展戰略。在合理開發利用國內能源資源的同時,應積極開拓國外市場,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以海外投資、勞務出口、工程承包等方式走向國際市場,借助國際油氣這一戰略物資,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更快速發展。
開放戰略。在國際上,我們要在國家主權控制的基礎上,擴大戰略眼光,放大戰略膽識,有控制地在國際上引進資金、技術、管理、裝備,對我國的油氣資源進行有戰略規模的,有長期計劃的,有短期目標的進行相當力度的勘探開發,在這一國際合作過程中,壯大自己的資金規模,發展自己的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和準備,以期在油氣勘探開發方面達到國際油氣公司的規模和先進水平。在國內更要實施徹底的開放戰略,三大石油公司之間相互開放,打破陸海界限和地區界限,實施有序競爭、積極競爭。
合作戰略。除了國內幾家大石油公司之間應加強合作,共同研究實施能源戰略、油氣發展戰略外,還應同油氣供應國開展合作,確保對我國油氣的長期穩定供應;同油氣消費國合作,特別是亞太地區,以及周邊油氣消費國的合作,要在油氣消費、石油煉制、加工及其技術上合作,尤為重要的是在節能、提高能效上合作;同世界大油氣公司合作,通過這些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水準。
資源戰略。資源戰略的核心是加大勘探力度,加快天然氣勘探,穩步發展天然氣,加快油氣基礎建設,盡快建成完善的油氣輸送管網,以確保我國油氣長期的戰略安全。 除了制定近中期的能源發展戰略外,我國還應著手研究制定長遠的能源發展戰略,以確保石油后時代、21世紀下半世紀能源的供給,同時把環境保護的意識、責任、資金和成本納入能源生產、消費及管理預算之中,根據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情況,確立我國煤電油氣及新能源的多元結構,全面發展、重點突出的能源格局,從而推動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要從節能降耗上下工夫。加強石油節能技術開發,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全民中貫徹節能、提高能效的根本策略,盡快形成節約型、環保型社會。
另一方面,要加快新能源的發展。我國天然氣、煤層氣資源豐富,供應潛力巨大,近幾年產量和消費量均保持增長勢頭。此外,核能、生物能、太陽能、風能和水能等都是既清潔又環保的新型能源,應加強其技術開發,緩解石油產量供應不足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