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是未來最清潔、安全和可靠的能源。目前利用太陽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轉換。以硅材料的應用開發形成的產業鏈條稱之為光伏產業,包括多晶硅原材料生產、太陽能電池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及相關生產設備的制造等。光熱、光伏雖為太陽能產業兩兄弟,而在金融危機面前,結果卻截然不同。
太陽能產業面臨重新洗牌
對于此次金融危機對太陽能產業的影響,很多企業表現出樂觀心態。江蘇雙能太陽能公司營銷總經理劉孝明認為:“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的潛力市場主要在農村,所以盡管出口需求和房地產市場銷售額大幅度下降,但對太陽能企業的影響并不大。”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羅振濤對此表示認同:“今年我國太陽能熱利用方面的市場增長在30%至31%之間,依然保持著較高的增長勢頭。中央近期實行的一些措施都著眼于拉動內需、拉動農村經濟發展、拉動中小企業發展,對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發展非常有利。”
近幾年,國家大力發展節能減排工作,太陽能產業因此得到了快速發展。其中,太陽能熱水器產量和產值增長迅速。據悉,目前中國太陽能集熱器推廣量約占世界推廣量的76%,無論產業化程度還是產能、推廣量均居世界首位,皇明太陽能集團作為行業龍頭功不可沒。數據顯示,皇明太陽能集團年推廣熱水器200多萬平方米,相當于整個歐盟的總和、比北美的2倍還多。近年來,皇明不僅承建了7個奧運場館的太陽能熱水工程,而且還承建了毛主席紀念堂、燕山石化、航天城、國家民政局游泳池等大型太陽能熱水工程,對綠色北京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皇明從2007年9月建成全球首條真空管自動化生產線后,進而實現熱水器的整體自動化的生產,以皇明領軍的中國太陽能光熱行業,在世界上率先將工業體系完善、成熟起來。該生產線一期已在建設中,預計于2010年初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150萬臺太陽能熱水器。
“經過10幾年的發展,中國太陽能工業體系從無到有,并且將向汽車生產線那樣實現大規模‘復制’、‘移植’,‘中國制造’又創造了世界奇跡。”國際太陽能學會主席莫妮卡說,該項目將促進世界首個太陽能樣板工廠的產生,加快世界太陽能的工業化進程,并將進一步推動全球低碳經濟的推廣,從而促進節能減排事業的發展。
鼎暉正是因為看好太陽能光熱產業的發展潛力和黃明集團的優秀管理能力,因此在美國次貸危機已經發生,甚至預計到未來世界經濟可能下滑的情況下仍然決定注資。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張奕表示,投資皇明,一是看好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二是看到皇明太陽能作為消費品產業的成長空間。今后,高盛亞洲將重點關注受經濟大勢影響較小的產業,特別是新能源和消費品產業。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認為,隨著國際資本的注入,中國太陽能生產企業之間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經濟危機是重新洗牌的機會,也是重新調整產業格局的機會。對于企業來說,既有危險存在,也孕育著很多新的機遇。”
光伏產業亟待突破技術瓶頸
從2005年開始,在全球硅材料緊缺、價格飚升的情況下,光伏產業仍然以每年44%的增幅持續高速發展。2007年產能突破5GW。然而,多晶硅核心技術——三氯氫硅還原法被壟斷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少數企業手中,中國企業很難獲得關鍵技術。其中,對四氯化硅的無害化處理,成為制約多晶硅生產的最大瓶頸。一方面國內太陽能企業高價進口多晶硅等原材料,另一方面生產出的太陽能電池大部分平價銷往國外,且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這就使得國內光伏產業大部分利潤被成本抵消。
另外,光伏產業技術門檻高,研發生產環節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充實到生產和研發環節,目前我國還沒有一所專門培養光伏人才的高校,很多人是從半導體專業轉行的,許多企業面臨“用工荒”。國內太陽能光伏研發機構寥寥無幾,國家研發投入經費少得可憐,國內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差。此外,我國還只是太陽能光伏應用“小國”,國內市場基本沒有啟動。2007年底光伏安裝量大約20MW,累計安裝量只有100MW,占世界市場0.8%,這也加劇了我國光伏產業對外部市場的依賴。我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受制于人,加上金融危機沉重打擊,慘淡經營。目前,國內350家光伏企業,就有近200家停產。
針對國內光伏產業的集體“冬眠”,企業界人士表示,政府驅動是世界光伏技術和產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國家應該在研發、設備、標準、人才、上游產業技術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進一步研究完善相關投資政策、價格政策、稅收政策,促進國內太陽能光伏技術的推廣應用,啟動國內太陽能光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