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曾被市場普遍看好,招商證券電力及公共事業首席分析師彭全剛指出,新能源的投資機會已經被市場認可,但從篩選企業的角度看這個市場的競爭也尤為激烈。當中有不少“紅海”也有一些獨特的企業。而一些可以抓住獨特需求的企業會具有突出的價值,例如今年上半年,在內蒙古一些風電廠出現了很多問題,如果能夠出現很多解決這些問題的企業,投資機會會更大。
彭全剛表示,能源的增量除了光伏發電、風電以外,其實還有傳統的石油之外非常規油氣發展的企業。不過對于這部分企業的前景,陳衛東指出,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更像一個生產型的企業,并非是高投資、高回報的投資模式,這就是為什么美國的天然氣革命不是大公司推動的,完全是小公司推動的。而美國成功的經驗能否套到中國來用?中國開發常規天然氣的經驗能不能拿到非常規來用?現在都還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陳衛東表示,至少中國三大公司還處于做技術準備的階段。但是任何美好的東西都需一分為二看待。就如歐洲今年出現了對光伏一個大規模的剎車也是看到了其中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