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技術被業界公認為是未來燃氣熱水器節能技術的發展方向,但由于其元件多、結構復雜,成本多年來居高不下,市場推廣遇到了難題。有關冷凝技術成本的話題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由中國電子報社主辦、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與國家燃氣用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作為指導單位的“中國燃氣熱水器節能峰會暨能效標識貼標啟動儀式”3月25日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與企業一致認為,冷凝技術無疑是未來燃氣熱水器節能技術的發展方向。但冷凝技術由于元件多、結構復雜,其成本多年居高不下,消費者接受情況并不樂觀,市場推廣遇到了難題。關于冷凝技術成本的話題成為許多廠家關注的焦點。在本次會議上,與會專家與企業針對冷凝技術究竟該如何突破高成本難題,高成本究竟該由誰來消化,實現節能是否只有冷凝技術一條道路可走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成本究竟高在何處
冷凝式熱水器是指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煙氣中的水蒸氣被部分冷凝,冷凝釋放出的潛熱用于加熱衛生熱水的熱水器。要實現燃氣熱水器的良好節能效果,大幅度提高熱水器熱效率,最好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強熱交換器換熱,充分吸收煙氣中的潛熱。
國家燃氣用具質檢中心副主任劉彤介紹道,在歐盟,冷凝式的產品更多的應用在采暖式的產品上,而我們國家更多是從簡單的燃氣熱水器開始。冷凝式的產品,其設計本身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其中包括企業的研發中心,還有相應的配套設備等等,都要有比同類產品更大的投入。
海爾燃氣熱水器營銷總監王延紅向記者介紹,因為我們國家冷凝技術的研究與東歐相比是有一些差距的,對企業來說,成本增加了許多,每生產一臺冷凝式燃氣熱水器的平均成本增加了500元左右。
廣東萬和集團營銷中心總監宮培謙在接受采訪時說,要實現煙氣中的水蒸汽被部分冷凝這個決定性的過程,必須在常規(非冷凝)熱水器的高溫段換熱器后增加冷凝段換熱器,需要兩次交換的設備,這是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此外,冷凝式熱水器必須把排煙溫度降到很低,不可避免會在換熱器表面產生酸性冷凝水,具有強烈的酸性腐蝕。要處理帶酸性的冷凝水需要做接盤處理,還需要中和、導出。而且為實現兩次交換,電腦控制程序變得更為復雜,這些設備相比非冷凝產品要增加至少30%以上的成本投入。
誰來為高成本買單
燃氣熱水器以其快捷、方便、衛生的特點,自開始批量進入市場以來,迅速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根據北京中怡康時代公司的數據分析顯示,隨著產品檔次的提升及市場主流品牌的集中,2007年整個燃氣熱水器市場的消費檔次有提升的趨勢。雖然高價產品的市場份額已經在不斷擴大,但是如果再將冷凝式燃氣熱水器的技術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消費者可能是難以消化的。
目前冷凝式燃氣熱水器在我國還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高成本導致的高價格更增加了推廣普及的難度。如果消費者不買賬,燃氣廠家要走出高價格與市場接受難的窘境,冷凝技術高成本的問題必須要突破。
宮培謙說,對于我們企業來講,是很愿意自己消化一部分成本來推廣普及冷凝產品的,我們的冷凝產品最低價已降至2000元,這是許多消費者都能接受的價位。新產品在推廣初期肯定達不到預期的贏利效果,但隨著產品逐步普及,能達到大批量生產,其成本自然會降低,就會有很大規模的贏利,這一點我們很有信心。
王延紅認為,冷凝燃氣熱水器把技術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是我國的一個現存情況,因為企業沒有能力消化這么多成本。不管是企業補貼也好,還是國家補貼也好,這個成本最終是需要有人來承擔的。現在許多組織、個人、媒體都在呼吁,我們國家能否同國外一樣,做一些國家方面的節能補貼?我們政府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了實際性的行動。
在荷蘭,政府補貼冷凝式產品,其價格和非冷凝式產品幾乎接近。日本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推廣政策,每售出一臺冷凝式燃氣熱水器政府給企業補助4萬日元。就我國目前的消費水平,如果只依靠用戶自發的節能環保意識花高價購買冷凝式產品,是不現實的。
另辟蹊徑實現節能
這次能效標識的強制實施,使廠家面臨著巨大的生產與銷售壓力。燃氣熱水器要想達到一級能效,似乎只有冷凝式熱水器可以做到。要想全部產品達到入門3級熱效率限值,也必須做技術改進。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很強的技術后盾與資金支持,很難突破這一壁壘。
面對冷凝技術高成本的現實,一些企業認為不應該將冷凝技術奉為燃氣熱水器節能的唯一出路,除了冷凝技術可以達到節能,在其他的技術上也可以嘗試與擴展。
在采訪中,宮培謙提到了一種全預混高效節能的技術,該技術提供了一種能實現高效換熱并具有冷凝效果的全預混燃燒系統。該技術憑借既有效節約能源,又降低環境污染的優勢已入選信息產業部節能降耗產品目錄。
王延紅也提到了這種預混式節能的技術,但是他認為這種源自于歐洲的技術由于供應量的限制,在我國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應用,而且它的熱效率并沒有達到一級能效,其節能效果與冷凝技術相比有一定差距。
冷凝技術是未來燃氣熱水器節能技術的發展方向,這一觀點在企業之中已經達成共識,但冷凝式燃氣熱水器作為一種高科技的新產品自然還需要進一步技術創新與完善。要通過不斷地改進,提高產品性能,降低生產成本,加速產品市場推廣,使廣大群眾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節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