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媒體一直將眼光盯在中海油何時簽訂新的LNG(液化天然氣,下稱“LNG”)合同時,中石油突然在近日敲定了一樁2000萬噸的LNG買賣。盡管是框架協議,但同樣惹人注意。2000萬噸的數量,相當于266.6億立方米,平均每年供應量為13.33億立方米,這相當于“川氣東送”項目達產后的11%,西氣東輸最大供氣量的6.65%。
價格不斷上升
如果不在這一時刻拿下這筆合同,或許LNG這種遠距離輸送的產品價格還會更高。
回眸國際市場,主要采購LNG的國家是亞洲、歐盟和美國等。僅在亞洲,日本、韓國和印度就對LNG有巨額需求。
單日本2006年的LNG進口就達到了810.86億立方米,韓國則是340億立方米,印度也有79.9億立方米。連我國臺灣地區的進口也創造了100億立方米的總量紀錄。但中國大陸只有10億立方米。
再加上歐洲的西班牙和法國總計380億立方米、美國165.6億立方米的進口數量,中國的這10億立方米LNG進口量實在是微不足道。
在這種市場爭奪下以及原油價格的波動,LNG從2004年開始出現了大幅度的價格飆漲。
1986年,日本當地的到岸價還在4.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下稱“美元”)。之后因為原油價格不斷回落,因此時隔8年LNG價格才下跌到3.18美元的低谷。而后十年,LNG產品價格也在3到4美元之間波動。但到了2004年,LNG產品就開始進入了黃金時期。
2004年日本當地的到岸價為5.18美元,之后以每年上升1個美元的價格向前直沖。去年日本當地報價是7.14美元。
在需求尚未大量提升的歐洲地區,現在的LNG到岸價已經突破了8.77美元。在亞洲地區經濟整體走強的背景下,可以想見的是,印度和韓國等這些客戶同樣會不顧價格的變動,繼續吃進,這將讓未來的LNG價格逐步推高,中國如果再多等一些時間,屆時國內LNG碼頭空轉的現象很有可能到來。
而從貿易流向來看,雖然亞洲其他地區有著多重天然氣源,但同樣會爭奪澳大利亞當地的充足天然氣。
去年,中國大陸的10億立方米全部來自澳大利亞。雖然日本和韓國當地的LNG,會采自美國、阿曼以及卡塔爾等地,但日本去年一年在澳大利亞就采購了156.8億立方米,相當于中國大陸的近16倍。臺灣地區在這個南半球國度的進口量也占去年整個臺灣進口LNG的40%,即4億立方米。
所以,即使中國大陸企業不買澳大利亞天然氣,也會有其他地區迅速出手。
高更緊俏 殼牌與中石油合作雙雙得益
高更項目的獲得,對于殼牌和中石油都是一筆合算的買賣。
高更項目的LNG曾經是中海油的目標之一。該項目共有三方股東,雪佛龍公司持股50%,殼牌和??松梨诔止?5%。位于澳大利亞西北海上的高更項目,擁有澳大利亞已探明天然氣儲量和潛在天然氣儲量的四分之一。三方股東都在不斷尋找自己的買家,從而以最好的價格出售。
6年前,中海油就已經與雪佛龍簽訂初步協議。中海油的計劃是,收購部分高更股權,并將LNG運到中國,但事情并沒有想象中順利。經歷了2004年和2005年的起起伏伏,最后該意向還是在2006年突然中斷。外界揣測可能是雙方對于股權收購價格和天然氣購買價格的長期拉鋸所致。
高更的其他股東埃克森美孚也在不斷與印度的Petronet LNG 公司談判,雪佛龍則又與三家日本公司簽訂了供應協議。
但是,為何高更的另一個股東殼牌,愿意選擇與中石油在這一刻牽手呢?
他們當然都是有自己的戰略意圖在其中。
一方面,中石油在國內開建的三個碼頭需要LNG的合同在手,從而讓自己的LNG項目推進更快。石油業報紙《Upstream》稱,除上述正在洽談之中的進口計劃外,中石油希望每年向另一家石油企業——伍德塞德石油公司購買300萬噸LNG。
另一方面,殼牌在國內也已經與中石油展開長北天然氣田的合作,雙方對于各自在天然氣業務上的情況“心中有數”。如果殼牌可以以一個合理和滿意的價格,把自己在海外的LNG賣給一個長期的大客戶和合作伙伴,當然是樂在其中。據外電透露,雙方協議的價格是1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這個價格應該是2007年的市場均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