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們通常的印象不同,供應增加了,天然氣價格卻呈現出全面上漲的趨勢。去年11月24日,深圳居民生活用氣實行階梯氣價,一定用氣量內氣價為3.50元/立方米,超出部分為4元/立方米;商業用戶的用氣價格上調,幅度平均在24.8%左右;11月10日,上海居民燃氣價格由2.10元/立方米上漲至2.50元/立方米。
自去年底至今,南寧、桂林等城市燃氣價格分別上漲,本月20日,廣州將舉行城市燃氣價格調整聽證會。
居民用氣占比超過一半
“實際上發改委正在為價格機制的調整做大量工作,目前正在討論的就有多套方案。”一位參與發改委方案討論的專家告訴記者。據預測,到2010年,我國天然氣需求量缺口在200億立方米左右;2020年,中國天然氣市場缺口將達到900億立方米。
2004年之前,中國的天然氣利用并不廣泛。2000年,我國僅有川渝、北京和天津等少數城市使用天然氣,當年全國的天然氣消費量僅為250億立方米。
2000年2月,我國第一條長距離天然氣輸氣管線———西氣東輸工程正式啟動。最終一線簽約用戶的用途結構為民用占50%,發電30%,其他10%,公共事業機動10%。由于人們對于天然氣認識不足,很多客戶的觀望情緒很厲害。
隨著天然氣利用的范圍大大增加,人們對于天然氣利用的認識也逐步提高:天然氣屬于清潔能源,主要可用作城市燃氣(其中分民用和商業用),發電燃料,此外可用作化工原料,可以生產甲醇、化肥等。
以同等熱值計算,天然氣目前價格均低于油、電、液化氣的價格。以北京為例,目前居民用天然氣價格2.05元/立方米,目前北京液化石油氣以73-75元一瓶計算,與一升燃氣同等熱值液化石油氣價格為3.2-3.4元之間。國際油價在40美元/桶時,按同等熱值計算,我國天然氣出廠價相當于國際原油價格的51%。
隨著天然氣廉價、高效的優勢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我國天然氣消費需求呈爆發式增長,每年消費增長幅度均超過2位數,2007年天然氣消費量達680億立方米。2007年,西氣東輸實際執行128億立方米用氣量,其中城市燃氣占65%、發電占18%其他工業占17%。而1996年之前,我國天然氣利用中50%是用于化工原料。
“總體來看,我國天然氣現狀是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成為必然趨勢。”上述專家表示。
城市管網利潤最豐厚
目前我國長輸管網的天然氣成本主要包括兩部分:天然氣出廠價+管道輸送費用,兩項價格均由國家發改委統一制定。
其中出廠價實行結構氣價,分為工業用氣、居民和商業用氣以及化肥用氣。目前我國天然氣不含稅出廠價平均為0.823元/立方米,其中化肥用氣0.617元/立方米,工業用氣1.009元/立方米,居民和商業用氣0.703元/立方米。
管輸費則由發改委按照管道項目收益率測算得出,并根據輸送距離長短價格不同。
天然氣經過長輸管網到達各城市后,各個城市的天然氣價格由地方城市燃氣公司提出,價格變化需要聽證。與長輸管網相比,城市管網利潤豐厚。以北京為例,天然氣出廠價為0.8元/立方米,西氣東輸管線到達北京價格為1.28元/立方米,而北京目前居民城市燃氣價格為2.05元/立方米,城市管網利潤幾乎為長輸管網的近2倍。正是豐厚的利潤驅使中石油下定決心進軍城市燃氣市場,并于去年8月成立了昆侖燃氣公司,進軍城市燃氣市場。
“目前這種定價,簡單地說,就是天然氣的價值與價格明顯不符。天然氣的價格杠桿作用的失靈,無法調節天然氣資源緊張和市場供需失衡問題,各地都希望多用氣,各種項目都來搶氣。目前我國尚未形成一套天然氣定價機制,基本是上一條管線定一個價。隨著市場發生變化,必須要形成一套新的定價機制,利用價格杠桿來調節供需矛盾。”中石油規劃總院油氣管道工程規劃研究所副所長楊建紅指出。
西氣東輸二線雖然將增加供氣量,但進口氣價的高企客觀上成為推高氣價的又一因素。
2008年2月,西氣動輸二線開工建設,計劃年輸氣量300億立方米,氣源為土庫曼斯坦,在我國境內由新疆霍爾果斯抵達廣州,2009年底西段霍爾果斯至中衛段在靖邊氣田與西氣東輸一線聯通投產,2010年全線建成投產。
據透露,中亞天然氣進口到國內首站霍爾果斯的價格每立方米2元以上,再加上國內輸氣管線,到達城市門站的價格至少要每立方米3元以上,這一價格已遠高于目前西氣東輸一線到達各城市門站的價格(一線到達最遠上海市場的價格為1.31元/立方米)。
區域定價進入考慮視野
據介紹,目前企業考慮的價格方案包括:將國內天然氣與進口氣混合,也就是一線和二線天然氣混合,按計量計算,如在完成一線用量合同后二線的進口天然氣再按照新氣價執行;但更受推崇的是區域定價方法,管道內的天然氣不分國內天然氣和進口天然氣,而執行統一氣價,在不同的地區制定不同的天然氣價格。這種方法可以考慮不同區域天然氣接受程度,以市場價格調節天然氣供需。
上述參與發改委方案討論的專家表示,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將會繼續推進結構氣價,并考慮與國際接軌以及與市場接軌即考慮用戶接受能力等多種因素。并參照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經驗,將逐步推開,例如需要設置一年作為過渡期。
“總體的方向是用價格杠桿調節天然氣供需矛盾,合理利用天然氣。”
其實早在去年11月,我國天然氣定價機制已經往前推進了一步,發改委上調工業用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4毛錢,價格上調后,在同一地區的結構氣價中,工業用天然氣價格已經高于居民用天然氣價格。
“按照國際結構氣價和接受程度而言,應該是商業氣價高于居民氣價格,然后是工業氣價。正是由于天然氣價格偏低,導致一些高耗能產業盲目發展,天然氣價格沒有起到調節供需杠桿的作用,國家才上調工業用氣價。在一些高耗能產業中,燃料成本占成本30%,如果天然氣價格上漲,它就沒法干了。”楊建紅表示。
專家觀點
定價機制不應排除市場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表示,從優化我國能源結構的角度看,目前天然氣與其他替代能源相比,價格確實偏低。但他表示,天然氣價格不能僅由國家發改委或是開發者自己推動;形成合理的定價,必須要由市場定價。
目前我國天然氣開發僅有幾大石油公司,中石油資源占到76%,并沒有形成充分競爭。國外成熟的天然氣市場是由用戶與供應方簽訂長期協議制定的,并與替代能源或者與物價指數掛鉤,隨時進行調整。“如果僅靠幾個石油公司推動,中國的天然氣市場發展是被動的。建議未來可以相應放開上游市場,只有上游資源供應方多元化之后,才可能形成充分的市場競爭,下游用戶才可以去談價格。否則,漲多少價都是沒有盡頭的。”
目前,西氣東輸一線建設時,最遠僅到達上海,并未對廣東供氣。
以深圳為例,氣源結構的單一也使得深圳的天然氣價格位居全國之前,目前深圳民用城市燃氣價格仍為3.50元/立方米,而西氣東輸沿線大城市則在2.50元/立方米以下。
此外韓曉平認為,形成合理的價格還需要引導天然氣資源的合理利用,將承受能力低的如高耗能產業剔除,才不會導致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