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全國一些地方,又出現了出租車排隊加氣的“壯觀”景象,所不同的是,此次并不是“氣荒”惹的禍,而是“漲價”風的結果。人們趕在天然氣價格上調的前夕,爭相加氣。與此同時,各地的“價格聽證會”紛紛舉行,從歷來“聽證會”“看漲不看跌”的行情來看,天然氣價格上漲似乎已經成為板上釘釘的事。
今年5月31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提高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的通知》(下稱《通知》),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每千立方米提高230元,上調24.9%,相當于每立方米漲價0.23元。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天然氣銷售價格。對于居民用氣價格調整,要按規定程序進行聽證。至于具體調價時間和幅度,最終將由省級政府履行聽證程序后自行決定。
這一通知,為天然氣漲價開啟了政策窗口,推動了近期天然氣“終端漲價潮”的形成。據了解,已經明確居民生活用天然氣上漲的包括陜西、浙江、湖北等,漲幅基本在每立方米二三角左右,同時,石家莊、西寧等在內的諸多城市已經明確近期召開價格聽證會。
我國天然氣價格一直以來過低,使得一些相關企業生產天然氣的動力不足,曾經發生的“氣荒”背后不乏這一因素。據有關專家估算,提價前天然氣平均出廠基準價格不到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一半,難怪我國石油巨頭對天然氣生產缺乏熱情。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我國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之間缺乏聯動,與國際市場價格差距較大。氣價偏低,既不利于資源的開采,難以保障后續資源接替,也不利于天然氣資源合理使用,導致各地紛紛進行油改氣,爭上以天然氣為原料的高耗能項目,天然氣和下游行業發展難以持續。
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清潔能源利用的加大,人們對于天然氣的需求不斷增加。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的天然氣實際需求大約在1100億立方米至1200億立方米,缺口為200億立方米。到2020年,需求將遞增到3000億立方米左右。我國天然氣的供需缺口不僅需要引入更多的天然氣,也意味著天然氣價格的上漲趨勢明顯。
長期過低的天然氣價格,也造成了天然氣的過度消費。此次價格的上漲對于抑制過度消費將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專家也指出,我國天然氣市場所存在的價格扭曲問題,并不能僅靠幾次漲價來解決,更需要抓住時機推進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理順價格機制。
專家還指出,偏低的天然氣價格一方面導致上游開發商不愿過多投入資金;另一方面加重了油田周邊地區化工、化肥、發電等用氣項目增長過快,不利于天然氣的合理利用,同時也使得天然氣進口因國內氣價低于國際市場價格而遭遇較大困難。
業內人士指出,天然氣作為清潔、高效、優質的能源,已成為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由于天然氣價格長期受到行政控制,使市場調節機制失靈,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供需的不平衡。因此,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是必要的。
相對于煤炭的改革,天然氣改革的步伐較為落后。在2005年12月26日起啟動對天然氣出廠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之前,我國天然氣價格主要由政府制定,有著濃重的計劃經濟色彩。此后雖然有過幾次調整,但是遠沒有反映經濟成本,與國際市場價格更是無法相提并論。即使與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在啟動新一輪成品油價格改革之后,與頻繁調整的油價相比,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的推進,也顯得較為落后。
這一現狀,主要由于天然氣這一重要資源與百姓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價格的波動對百姓生活將會產生重大影響,也將會對我國物價水平的波動帶來影響。同時,天然氣開發利用上中下游間具有十分緊密的關聯性,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推動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不能忽視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各方的承受能力。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的推進需要謹慎。
此外,在推進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的時候,我們還要注重一個問題,即國內天然氣與進口天然氣的價格關系。我國天然氣資源較為缺乏,未來要擴大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當中的比重,一定會逐步擴大進口天然氣,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也一定會是一個穩中上升的趨勢。天然氣進口的增加,就無法回避國內的天然氣價格和國際市場上的天然氣價格有一個合理的關系。
在7月份我國CPI再次突破3%的背景下,推進資源品價格改革的同時必然要考慮其對通脹的影響。業內人士指出,水、電、油、氣這類居住消費價格占CPI比重為6%。考慮到發改委調價的漸進性且調價幅度不會太高,預期漲價對CPI的影響較小。
因此,考慮到資源品價格改革與控制通脹之間的矛盾,最先進行的可能會是一些涉及經濟領域相對小的資源性產品,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將有可能會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