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集團12日宣布,與澳大利亞太平洋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APLNG)簽署框架協議確立非約束性關鍵商務條款,中國石化每年從APLNG項目采購的液化天然氣(LNG)量將達到760萬噸/年,對APLNG的持股比例也將從15%增至25%。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石化此番增購股權、擴大海外天然氣資源,邁出了公司布局LNG市場的重要一步。目前三大油在LNG業務上各具優勢,隨著我國天然氣需求的不斷提升,三大油也加緊搶灘LNG市場,并漸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增購增持并行
中國石化該項目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項目的最終收購價格尚在洽談中,正式簽訂收購協議估計要到明年。協議生效需獲得中國政府和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局的審批,以及APLNG就第二條線作出最終投資決策。
中國石化與APLNG的合作始于今年4月。當時,雙方協議自2015年中期開始,中國石化從APLNG項目采購430萬噸/年的LNG,為期20年,同時中國石化還將收購APLNG15%的股份。
根據12日達成的框架協議,中國石化從APLNG采購的LNG量累計將達到每年760萬噸,對APLNG的持股比例也將從15%增至25%。APLNG另外兩大股東——康菲石油公司和澳大利亞Origin能源公司的持股比例則將均從42.5%降至37.5%。
“此次合作中石化采購的LNG量比較大,這也是其增購APLNG股權的一塊重要籌碼。過去通過參股進行的LNG項目合作較少,多是直接海外購氣。”一位業內人士這樣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資料顯示,APLNG項目包括在Surat盆地和Bowen盆地所擁有的豐富煤層氣資源(開發期為30年)、一條長達530公里的長輸管線和位于Gladstone市附近柯蒂斯島(Curtis Island)上的多條LNG液化生產線。2011年7月,關于第一條生產線及可供兩條生產線共用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方案已獲批準。
三大油“搶灘”LNG
據預測,2020年我國國內天然氣需求將升至3000多億立方米。按照我國LNG的使用計劃,2020年產能將達到2400億立方米。LNG的巨大市場潛力驅動著三大油相繼出手,搶灘LNG市場。中海油著力最早,中石油、中石化涉足LNG領域的步伐也在提速。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海油已基本完成在沿海LNG產業的全面布局,在廣東大鵬、福建莆田和上海洋山已有三個LNG接收站投產,另有五個LNG接收站處于建設階段。中石油近日在大連和江蘇如東分別有兩個LNG接收站投產,其中大連LNG碼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LNG接收碼頭,另有深圳大鏟灣和河北唐山曹妃甸港接收站正在建設中。中石化也正迎頭追趕,據悉其目前分別有位于澳門、青島和廣西的LNG接收站投產以及在建。
“LNG方面,中海油起步較早,因此目前進展最大;但中石油、中石化一直以來陸地業務布局較廣,因此也有一定陸地優勢。”新華都商學院副院長、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這種格局的形成有一定歷史原因,“之前中海油在油源、進口等方面做不過中石油、中石化,因此選擇LNG作為突破點往外擴張。”
有業內人士認為,南方省份的LNG市場目前看來較大。而從地區分布上看,中石化在南方的勢力較強,因此未來其在LNG市場上的勢頭將更為強勁。
林伯強指出,相較管道天然氣,LNG的運輸比較靈活,“凡是管道到不了的地方,LNG都可以有市場”。但另一方面,LNG的價格較管道天然氣而言仍然較高,因此未來LNG市場可以做得很大,但管道天然氣仍將是天然氣市場的“主角”。“兩者的差價主要在于管道怎么走;管道走得越遠,其相對LNG的競爭力差距就越小。”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