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會賺錢是眾所周知,為什么同在一片藍天下,溫州人竟會如此做生意,他們成功致富的秘訣是什么?
溫州家族企業以簡陋換得速度。“溫州人有10萬元,絕不會像內地人只用5萬,留5萬備急,他不僅把10萬全投進去而且還借款,以便在市場上盡力獲得競爭優勢。”一位以打工仔身份考察當地經濟的貴州干部說,許多溫州人不惜失敗后又重操舊業彈棉花。
溫州家庭企業出于對家族成員的信任,決策非常快,承擔風險能力很強。他們做生意完全是有利就做。不看國家計劃與規劃,所謂“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螺絲大王劉大源原先是賣煤油燈的,他從中發現煤油燈當中的鉚釘利潤更高,就專門做起了鉚釘生意。金鄉一開始做的是學校飯菜票印刷,后來才發現校徽利潤更高,成為“徽章之鄉”。
溫州老板大多從事第一線生產。東阿外大酒店老板每天凌晨2:00起來買菜;紅泥酒店老板能精確說出1斤青菜加工后還剩幾兩;不少老板扮成打工仔去深圳的臺資企業學成本控制。溫州老板不肯放棄一線參與,是害怕自己對企業和行業利潤失去親身感受。
溫州人有利可圖才去做的主見是很難動搖的。正泰集團南存輝講起當年辦集團企業的故事:“政府一直要我搞企業集團,我不干,因為我想不通有什么好處。兩年后,一個外國企業一下子要買100多種低壓電器,我只能生產幾種。我想我可以幫他收集,然后一起賣給他,結果一問工商局行不通,必須是一個集團才行,這時我才想起聯合起來做集團。” 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