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需求,催生全新模式
一是轉換新思路。全總強調工會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信息社會,職工需要什么樣的服務?網絡數字時代,工會如何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我們認為,在我國社會經濟進入信息化深度發展的形勢下,職工之家實體化建設必需順應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充分體現包容共享的新特性,具備互聯互通的新功能,擁有網絡數字的新平臺,通過平臺創新、模式創新,為實體建家賦予新的內涵,拓展新的領域,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設計新方案。隨著職工多樣化、個性化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強,對工會服務的品質和效率提出了全新要求。同時,全面落實職工“三級服務體系”建設要求,需要技術先進、系統完備的信息化服務管理平臺的有力支撐。這些全新的需求,直接催生了“數字工會”建設的思路與方案,同時,在建設運用網絡化、數字化、社會化服務管理平臺過程中,把職工之家實體化建設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三是推動新發展。隨著“數字工會”建設實踐的深入推進,特別是“互聯網+”概念的正式提出,我們對實體化建家的內涵有了新認識,并形成了“數字工會+”模式,即通過大量運用互聯網同步、云服務、大數據整合、移動APP等先進技術,充分發揮“數字工會”在實體建家中的優化作用、集成作用、融合作用,大幅提升職工之家的創造力、吸引力,全面實現三級服務體系的開放辦公、平臺搭建、實體建設功能,把職工之家打造為信息化特征顯著、具有多種服務功能的實體。
“數字工會”,引爆全新功效一是功能強大。通過構建“數字工會”平臺,建設 “一網”、“一庫”、“一屋”、“一系統”四大模塊,實現了六大功能:工會基礎數據庫功能:通過會員檔案的數字化管理,實現了會員、幫扶、保險、職工生活服務等信息的自動關聯和管理;工會門戶網站功能:涵蓋了各級工會活動動態、職工熱線、京卡優惠信息、勞模宣傳等二十余項板塊,界面豐富,項目齊全;數字圖書館功能, 每年為職工提供近15萬冊電子圖書,通過電腦、手機等設備即可閱讀; 工會辦公系統功能: 在系統功能模塊提升后,實現了工會行文、會員檔案、勞模宣傳、職工幫扶等業務的自動化辦理;工會微網站平臺功能: 按照分層級、分群組、分平臺構建原則,拓展了對全體會員的信息展示、應答回復、查詢服務等功能;工會小家WIFI輻射功能:使職工不出小家通過手機,即可登錄上網,實現辦公、閱讀、微信登錄等一系列溝通。
二是高效便捷。“數字工會”的應用,引發了工會工作模式的巨大變革和工作效率的極大提升。通過辦公系統與基礎數據庫整合,進一步簡化服務流程,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實現了會員和工會干部信息動態管理、網絡職工熱線、職工互助保障信息自動處理發送、調研內容自動分析匯總,職工特長人才集中管理,幫扶檔案分級動態管理,使廣大職工足不出戶,便可知曉天下事,辦理個人事。采用全層級(集團、分公司、廠所)、全會員覆蓋先進設計理念,通過為每名職工提供移動端數字工會、微信微網站服務等多種功能,實現了各級工會與職工個體的點對點直聯溝通,真正把“職工之家”建到了職工手上。
三是統一規范。“數字工會”不僅是技術手段上的新變革,還促進了服務內容、標準的新突破,實現了工會工作標準和會員服務標準的“兩個統一”。通過移動端“數字工會”實現“會家合一”,會員可隨時隨地獲取服務。整合社會資源給每名會員提供不少于“六個一”的集團公司工會服務標準。即:一家數字圖書館(15萬冊以上)、一套健康保障計劃、一個移動小家(手機隨時使用)、一本工會服務手冊、一套個性化辦公軟件、一個無線網絡(4GWIFI上網)。同時,各基層工會具有獨立的個性化“數字工會”功能,并通過三級服務體系平臺為會員提供個性化服務。
全新模式,助推全新升級
一是全面升級“特色之家”建設。按照市總“五亮”、“四化”、“六有”建家標準,充分發揮“數字工會+”的優化集成功能,深入開展“一家一特色”建設。通過建設“學習小家”,帶動集團建成21個職工創新工作室,獲得創新成果百余項;通過建設“健康小家”,完善了集團兩級文體協會,職工文體活動參與率達到70%以上; 通過建設“女工小家”,極大豐富了女職工文化生活,共建成北京市級、集團級“媽咪屋”十余個;通過建設“流動小家”、“聯合小家”,有力推動了集團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順利高效實施。
二是升級“關愛之家”建設。遵循“服務企業,惠及職工”的保障理念,充分發揮 “數字工會+”的互聯互通功能,大力推進“關愛之家”建設。通過構建涵蓋“意外+重疾+醫療+個性”四個維度九項計劃組合的立體保障體系,成為全市第一家全保障、全覆蓋、個性需求的企業。十年來,集團行政支持工會近千萬元設立“關愛專項基金”,對企業困難職工、大病及家屬給予救助。
三是升級安全之家建設。堅持推進基層班組建設與安全小家建設的有機融合,充分發揮 “數字工會+”的包容共享功能,有效推動“安全之家”建設。以“安康杯”競賽、“十佳安全班組”評選和“職工崗位安全操作法”評比為載體,建立安全職工之家的宣傳教育體系、知識培訓體系和制度規章體系,通過組織職工學習新頒布的安全生產法,普及基礎應急防護知識,進一步提高應急技能,有效增強安全意識和保護能力,確保出現突發事件或自然災害時第一時間成功實施救助。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