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至6月1日寫于深圳地鐵3號線,修改于6月2日
本文僅代表個人意見。文責由本人承擔。
伍榮璋(長沙華潤燃氣有限公司)、陳超(中油中泰燃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對此文也提出了意見,在此表示感謝。
一個文件
2018年3月22日,新華社受權全文公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這個文件真正落實到基層一線,按照慣例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大家肯定都希望這個文件的精神早點落地。
結合這個文件,有感于燃氣行業的一些事故,有感于接觸到的一些同行所述,有感于在工作中的所見,就開始醞釀此文。
也有懷疑
迄今,我在燃氣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已發出了原創文章120余篇,自己也陸續寫了論文20多篇,發表了文章10篇,都是和本行業相關的。自認為是發出原創文章最多的從業人員了,這里不是炫耀,也不是自捧。當然,大多數文章也很通俗淺顯的,和實踐結合得緊密一些,用流行的話說是比較接地氣。我也一直以為本行業無多少高深之處,也時常懷疑寫這么多文章的作用和意義。
但是,這,有用么?
學習《亮劍》練兵
在寫文章的過程中,有一些同行聯系我,一般是交流某方面的資料,或者某個說法或規定的出處。這些資料信息在互聯網時代是唾手可得的,我們要感謝所處的時代。另外一點感覺,就是基層專業從業人員和一線從業人員缺少規范化的訓練,尤其以來自小型私人企業的從業人員表現得更為明顯。他們有的連一些基本的概念都不太了解,或者甚至沒有聽說過,對一些較為先進的工具或方法也不了解,甚至沒有聽說過。這讓我覺得一些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似乎是必然的。
聯想起,事關人命的醫生要達到符合獨立看病的要求,必須經過一系列訓練和考核;燃氣生產安全工作也是人命關天,不說要像培養醫生花費那么多時間和投入,是否可以參考和借鑒一下這樣的做法?
這又讓我想起了《亮劍》里,李云龍為增強部隊的戰斗力,以吃肉引導戰士們訓練射擊、投彈、格斗等基本軍事能力和素質。沒有過硬的單兵作戰能力,部隊的整體戰斗力就是空彈啞炮。一番有效訓練之后,部隊的戰斗力是煥然一新。
那么,這個文件: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燃氣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和《燃氣經營企業從業人員專業培訓考核管理辦法》的通知(建城[2014]167號),不只是上個課、發個證,那么簡單的。
工程師的日漸式微
在寫文章的過程中,為了有更多的素材,我收集了一些燃氣相關的資料,包括生產安全事故調查報告,結合實踐來看,深感燃氣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與燃氣行業發展速度和公眾對燃氣行業安全服務能力的要求,總的來說是很不匹配。而其中的關鍵是燃氣工程師的數量不夠和質量不足。可以夸張的說,是存在工程師文化的斷層問題。這里的工程師不是崗位名詞,而是指具備相當專業素養和能力的專業從業人員,他們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保障生產安全起著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工程師評價體系基本瓦解,雖然職稱評審仍然存在,但也是問題多多,大多數人空有職稱,在廣大企業里,專業從業人員的能力也得不到重視,很多公司也不注重專業工程師的培養;這又反過來使得大家,對專業工程技術的學習、積累和使用等更加輕視。在實踐中也存在著一個悖論現象,現在安全管理體系不可謂不嚴密,又是職業健康管理體系,又是安全生產標準化等等;企業制度文件不可謂不全面,又是手冊,又是程序文件,又是作業指導書等等;考核手段不可謂不深入,柔性的360、硬性的KPI、不確定的評比等等;檢查方法不可謂不花樣繁多,定期、專項、“四不兩直”等等。而實踐中,各種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工程質量問題如同頑疾,生產安全事故頻繁發生,惡性事故也時有發生。發生過后呢,媒體報道可謂鋪天蓋地,討論也是熱烈深入,一陣好大的風;再之后呢,大家又是在準備重上舊船的船票。
解鈴還須系鈴人
問題出在哪里呢?
工程師在本行業、本專業早已喪失了話語權,連具體事物的專業意見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尊重,主要的工作就是執行政線條領導的決策,以及編寫各種方案和匯報材料,這背后都是“資本的力量”。又諸如培訓、培養一線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發現生產運營中的不足和問題,指導解決實踐的難題,這被淡化,甚至被丟到了一邊。比如,農村“煤改氣”的設計,居然沒有對農村的人文環境、建(構)筑物、生產生活等做一番深入、全面地調研,貿然參考城鎮燃氣設計規范,投產運營后發現了很多問題,不勝其擾。結果呢,當我們的從業人員,不論是管理人員還是一線從業人員,面對稍微復雜一點的問題,或者事故應急處置時,不是文不對題,如狗咬刺猬,無從下手,就是手忙腳亂,慌不擇路。不能有效地處理一些問題,不能快速地控制住局面,甚至導致事態擴大,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徒增人間悲劇。
為什么很多生產全事故調查后,發現原因都很簡單,但是當時為什么就沒有想到或做到呢?
我們作為工程師對此不感到汗顏么。
人是決定性因素
這里筆者要舉個例子來說明工程師的重要性。略知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的戰爭或者革命,少有從南向北而取得勝利的,但北伐是成功的,至少在戰爭的目的上是取得了成功。筆者認為這就得力于訓練有素的軍隊,在當時的北伐軍隊中,有相當數量的人員來自黃埔軍校,講武堂等等國內的軍事學校,還有部分是從海外的軍事院校學成歸來的,都是受過規范訓練的;而且這批優秀的職業軍人的目標就是建立共和國。他們是北伐的中堅力量,在具體的戰爭中也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的素養和能力,足夠應對戰斗中的各種變化。這批活下來的軍人,在之后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都有無愧于其職業軍人素質的表現和戰果。至于其所在組織的成敗,那是由歷史決定的。
所以不論是解決生產安全問題,還是攻堅高科技巔峰,都必須回到重塑工程師文化上來,既由專業工程師決定專業問題的路子上來,否則問題還是會存在,并重復出現,生產安全事故仍然會不斷重演;那些巔峰總是在長高,高質量的自主芯片遙遙無期。
自力更生
回到寫文章這件事情上來,這是我以為的一種工程師學習和提升途徑而已,并分享自己的學習所得,希望能對行業有所裨益,而不僅僅是獲得一點虛名。古人說讀書講求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但現在信息大爆炸時代,很多可以從網絡獲取,而且根據大數據可以根據某個讀者的偏好來推送文章,強化其偏好。在閱讀隨處可得的移動時代,我們絕大多數人在多數時候只做到了眼到,但是剩下的“三到”呢?讀書是枯燥無味的,尤其是專業書籍,通過寫文章,可以將看過的內容、聽到的案例,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分析以自己的視角轉述,從而有所提升。當然,在深度和廣度上,我做得還很不夠,還需要進一步挖掘和擴展。
由于寫文章,一些較為年輕的從業人員和我建立了聯系,我也了解到,他們之中有著學習無門的苦惱,或用力無路的迷茫,大多數時間就是word、excel、ppt等辦公軟件,感覺自己的工作沒有深度,也沒有價值,成就感也就無從談起了。如果自我學習沒有外部的正向反饋,也會逐漸喪失目的和動力的。
很多人叫我彭老師,受之不起,不論在工作的企業,還是在燃氣行業,我都是小兵一枚。再多的文章,既不是正兒八經的論文,也不是什么有分量的著作,而且在我們的官方語境里也是大概率不被承認的。晉升正高級工程師,你得有重大項目掛名,你得在官方語境里有點影響力,等等之類的。
迷茫的時候多讀書
有時我也很困惑和迷茫,這時我會讀讀《突破停滯》,這本書很舊了,但是內容值得一看。
又翻看到2014年9月在中國能源報發表的《城鎮燃氣安全維護需政企通力合作》,我的一些擔心也被應驗了。本行業的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從業人員仍須努力。
《突破停滯》分享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UdEbybhP9buH7ww6uRJrag
部分文章清單
https://mp.weixin.qq.com/s/h-1k4RFWxSghN8yDw7GOeA
城鎮燃氣安全維護需政企通力合作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14-09/22/content_1481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