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創業企業什么時候轉變為真正的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又會失去什么?
一般來說,主要的變化就是所有權。如果創立者將企業賣給一家大公司,往往會喪失一些東西。創業者的激情、驕傲、敏銳的觀察力會褪色。企業特有的忠誠和特色也會消失。我見證了連鎖餐廳Strada的可悲衰落,這是我創辦的餐廳,在它被賣給一個更大的集團之后,我與合作者共有這家餐廳。我感覺好像它的魔力消失了,但毫無疑問我的觀點有點偏見。
或許僅僅是規模就能導致這種褪色。隨著一家“獨立”公司轉變為全國性或者全球性的公司,其特色和個性也會淡化。伴隨規模而來的是制度、財務紀律、官僚作風——以及責任。大型公司必須在各個方面采取一定政策,從氣候變化、賄賂、告密到供應關系。光靠直覺式、異想天開的管理策略再也不夠。
現代大型公司非常復雜。面對監管和媒體的密切關注,公司需要實行更嚴格和統一的管理。新的企業可以保持相對簡單,它們的主要任務往往就是保持償債能力。因此,不管是默認如此還是由于忽視,它們基本上沒有什么繁文縟節的東西。這就使得新公司能夠獲得更大的靈活性,從而嘗試更多的創新。大公司是無法輕易拋開負擔的。我喜歡擁有并管理一個可以徹底塑造的組織。我希望一家公司在我擁有的時候,規模至少可以翻番。在一個成熟的經濟體中這是比較難做到的,對于真正的大型公司來說就更難了。因此我大多數時候都是購買中等規模公司的股份。此外,這類組織有一種大型公司所不具備的特質和親密感。作為主管,你會直接感受到自己的職責,而在一切都是層層分配的龐大體系中是不可能有這種感受的。
很高興我能成為大都會銀行(Metro Bank)的一份子,這是英國一家嶄露頭角的銀行。我們幾乎專門與那些有著數千分支行和數百萬客戶的大型銀行競爭,這些銀行中許多很是郁悶。我們的對手已經經營幾十年了,有著嚴重的遺留問題:不良貸款、過時的IT系統、工會、退休金赤字、好壞參半的名聲。而大都會銀行卻能夠提供高技術個性化的服務,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
同樣的,我們的手工面包房Gail’s也在一個巨大市場中占有小小的一席之地。這個市場主要被三大公司把持,它們使用“考勒塢法”(Chorleywood)——一種工業化的面包制作流程,由于做出來的面包不太健康而飽受詬病。而我們只用天然原料手工制作面包。
說到非營利組織和政府,規模也有其劣勢。我在擔任英國皇家藝術學會(RSA)主席的時候,曾主持創辦了一系列學院,這樣它們就可以享有一種自由和獨立,而這在舊的管理模式下是不太可能的。學院院長可以根據當地條件調整他們的戰略,而教育部門只會堅持更加嚴格的控制。
我喜歡將時間和資金花在小的慈善組織上。人們認為,它們要比那些不透明、政治化的組織(大型慈善機構通常會變成這樣)要“善良”得多。
毫無疑問,大部分公司都有一種擴張的本能,因此在保持人性化的規模和為有野心的經理人提供職業機會之間存在內在的矛盾。一些公司通過創建特許公司來解決這個問題,其他公司則向區域分支機構下放權力,并擯棄任何關于總公司或者是控股公司的想法。
我從來不要求我們的合作企業家統一采購或者是使用統一的技術,即使這些做法可能帶來效率。領導者需要有掌握命運的使命感。對于他們來說,保持尊嚴要比以喪失斗志為代價獲得微小收益重要得多。
不存在一個適合所有公司的完美規模,很多行業需要達到特定規模才有經濟可行性:比如說汽車制造業。有時候,客戶和雇員可能會出于安全考慮選擇跨國公司而不是一家當地公司。但總的來說,我喜歡由真正關心企業前途的所有者經營的較小的、充滿活力的公司。
譯者/王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