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供應鏈戰略?
戰略Strategy這個詞,最初的起源是來自于軍事活動,指的是戰場上的將軍們如何使用有限的資源,來獲取戰爭中的勝利。戰略這個詞語,自帶著一種高大上的光環,比如“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的國家級別戰略。
什么是供應鏈戰略?
根據美國權威供應鏈管理組織ASCM的解釋,供應鏈戰略是指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供應鏈如何來實現企業業務和組織目標的一種戰略。
如何來理解這句話?我個人的解讀是供應鏈的戰略必須與企業發展的戰略保持一致,不能背道而馳。
比如蘋果公司,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電子產品設計制造廠商,蘋果公司的經營戰略非常注重于產品的創新性,iPhone系列每隔半年就要推出一款新品,因此蘋果公司的供應鏈戰略也必須非常地敏捷,產品迭代的速度要足夠快,這樣才能跟得上企業發展的步伐。
蘋果公司供應鏈戰略就是反應型Responsiveness,產品具有很強的創新性。
與之相對應的供應鏈戰略是注重效率型Efficiency,其主要產品是生活日用消費品,也被稱為功能型產品,比如嬰兒尿片、紙巾和洗手液。
不管是反應型、效率型或是其他供應鏈戰略,想要獲得成功,就要注意以下3個關鍵因素,3個著名的V,分別是Visibility可視化,Velocity速度和Variability變化性。
供應鏈戰略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增加供應鏈的可視化和速度,并同時降低變化性。
二
Visibility可視性
可視性強調的是信息的可視。這些信息可能存在于生產制造的現場,或是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某個流程。
生產車間每天制造出了多少合格的產品,物料消耗使用的情況,生產設備的負荷情況等,這些都是生產制造過程中的信息。
供應鏈流程中也有很多信息,比如客戶的銷售訂單和需求預測,供應商的產能情況和訂單交付等。
提高供應鏈可視性,可以為供應鏈上下游的伙伴們帶來更及時的信息更新,能夠察覺出整個鏈條中任何的異常情況,比如客戶訂單突然增加,需要快速安排生產滿足需求。
最新的信息科技為可視性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當消費者在超市里購買了食品飲料,通過掃碼付款后,這筆單子的銷售信息就同步傳輸到了超市的信息系統,觸發了補貨的需求。
超市的總倉收到這個信號以后,就會安排相應的補貨。在制造業里可視化應用也很廣泛,把實時變化的數據轉換為可視的信息或儀表盤,可以展示出當前產能分配情況、關鍵物料供應能力、庫存與預算之間差距、運輸成本分析等等。
這些可視的信息,能夠為管理者帶來決策的依據,在不同的商業場景Scenario中,快速地進行What-if分析,提高決策速度。
有了強大的可視性以后,企業的信息流傳速度就可以大幅提高,并同時帶動起了第二個V,Velocity。
三
Velocity速度
在供應鏈管理中有著名的四個流,分別是資金流、實物流、信息流和逆向流。
這些Flow都是要越快越好,比如資金流轉得快,可以提高資金的利用率,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為股東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實物流和信息流可以提高訂單交付履行速度。
加速逆向流(包括退貨和產品返修)可能為企業減少運營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不同的Flow,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來提高速度。
1.實物流
生產使用的物料,銷售給客戶的產品,都需要從A點運輸到B點,完成物理上的轉移,實現價值的傳遞。
速度的提升,是符合任何一種供應鏈戰略目標,當然我們要留意一點,那就是提高速度,可能會產生更多的成本,就像是把汽車全速前進,把油門踩到底會增加耗油量是一樣的道理。
速度與成本,這是一個需要權衡取舍的問題。
想要提高運輸速度,就要使用更快捷的運輸方式,在國際物流中,速度較慢的方式是海運,速度最快的方式是空運,但是后者的成本是前者的數倍,一般的功能型商品是不會用空運的,只有創新型商品,比如手機才會用到昂貴的空運。
在這兩種運輸模式之間,還有其他選擇方案,比如中歐之間還有鐵路和卡車兩種選擇,它們的時效性比海運強,但是成本要低于空運,這幾種方案為客戶提供了多種選擇,在有限預算范圍內采用最快捷的運輸方案,完成實物的流動。
2.信息流
信息本身是無形的,它的流動是依靠各種信息軟件來實現。在離散型制造業里,產品需要通過多個加工過程,才能最終完成裝配,成為可以出售的產品。
在很多制造企業里,在制品Work-in-Process在車間里流轉的時候,需要使用流程跟蹤卡來記錄產品的狀態,該批次需要進行什么樣的加工,數量是多少,合格品有多少等等。
手工記錄的跟蹤卡難以實時統計出生產的情況,可能要等到隔天由車間統計員完成所有生產情況的匯總,然后才能知道前一天生產的數量。
如果使用了制造執行系統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簡稱MES),與ERP系統打通,企業就可以實現生產計劃管理和過程控制,了解到實時生產數量、設備使用情況、成品入庫和貨物出庫的數量。
更快的信息流可以減少供應鏈流程處理時間,以往客戶訂單都需要銷售人員手工匯總,然后交給生產計劃部門進行訂單評審,最后反饋給客戶具體的交付日期,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天時間。
使用信息軟件ERP/CRM等系統,就可以加快整個訂單評審流程,有希望比競爭對手搶先一步拿到訂單。
3.其他方式
除了以上兩種,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加快速度。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我們要去發現讓生產停頓的環節,或是任何無效的、不增值的活動。
在瓶頸工序前,通常會有其他工序被迫進行排隊等待,這里就有可以改善空間,通過把瓶頸工序產能最大化、保障瓶頸工序的持續生產等方法,來盡量緩解等待情況,從而提高產量和速度。
在供應鏈流程方面,我們需要去找到并且打通流程之間的斷點。在新供應商審批完成以后,需要在SRM/ERP系統中創建供應商信息,否則無法與供應商開展業務、結算貨款。
如果負責創建供應商信息的員工因為請假或是出差,就無法及時完成創建信息的工作。使用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就可以高效地完成審批后系統錄入的工作,讓供應鏈流程無縫連接,提高流程運轉速度。
四
Variability變化性
我們身處于一個變化的時代,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話雖如此,供應鏈管理者還是要想方設法地控制住變化性。
這種控制是多方面的,在生產制造里,單位時間內的產量應該是有一個標準的數量,超過或低于標準都意味著有異常情況。
經常發生超過標準產出量,說明生產過程中可能有某些工序沒有按照作業指導書操作,或是有已經改進的工藝但沒有更新標準。持續地低于標準產量,可能有設備或模具故障、或是非計劃內的停機。
面對需求與供應的變化性,企業通常的做法是用安全庫存來抵消影響,當客戶需求突然升高的時候,安全庫存就像是充氣墊子一樣,起到緩沖的作用,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為Buffer。
它不僅緩解了緊急訂單交期短的壓力,也舒緩了人們對于缺貨的恐懼心理。
但是安全庫存的弊端也很明顯,它在大部分時間里是閑置的,僅在需求突破了正常的庫存水位時才能發揮作用,在閑置的那段時間里,安全庫存都是在倉庫里“睡覺”,根本沒有流轉起來,不能為企業帶來任何的價值。
閑置的庫存缺乏流動性,占用著企業的運營資金,使得企業的血液流動受阻,提高了經營風險。
因此供應鏈管理者應該想方設法提高可視性和速度,從而把Variability控制住,使用更少的安全庫存,讓制造和供應能跟得上需求的變化。
變化性會產生牛鞭效應,關于牛鞭效應的具體形成原因和破解方法,請參閱我另一篇文章。
一文徹底看懂牛鞭效應Bullwhip Effect及應對方法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介紹的供應鏈管理中的三個著名大V,我們需要提高可視性Visibility和速度Velocity,同時控制住變化性Variability,這套規則適用于各種供應鏈戰略,是企業經營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