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主更為擔心的是,天然氣供給不足的問題已經在一些地區出現,如果不能保障供給,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損失。
“煤改氣”也許未必只有天然氣一條路,本版自今日起推出《陶瓷企業能源改造》系列報道,關注國內主要陶瓷產區的清潔能源改造情況。
如果使用天然氣作為燃料,企業幾乎沒有利潤;如果延續目前煤氣發生爐制氣燃燒的方式,污染問題無法解決,這就是現在福建閩清陶瓷企業面臨的問題。
在閩清,陶瓷業發展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如今仍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但陶瓷生產過程中的污染也給當地造成很大困擾。如何做到節能減排、改善當地環境質量,同時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當地正在努力尋求一條雙贏之路。
支柱產業改造順利嗎?
政府明確企業“煤改氣”和關停淘汰的時間表,整治改造工作正在進行
記者前去采訪時,閩清藍天陶瓷有限公司正在進行停產改造。改造完成后,公司年生產規模將擴至700萬~800萬平方米,年產值屆時有望達到1.5億元。公司總經理吳仁銳告訴記者,“煤改氣”不僅可以改善工人勞動操作環境、改變企業環境面貌,同時也能大大減少污染排放。
但是,對于這家年產值約3000萬元的企業來說,1.2億元的投資不是一個小數目。吳仁銳坦言,“煤改氣”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父輩把企業交給我,我不能讓企業斷送在我手上”。
現在,閩清是福建省最大的電瓷出口基地,也是全國釉面磚重要生產基地之一。記者了解到,閩清每年建筑陶瓷產量約兩億平方米、電瓷約50萬噸,分別占全國的1/10和1/6。閩清整個陶瓷產業集群產值達50多億元,在全縣工業總產值中占據半壁江山。
陶瓷業為閩清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落后的生產方式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影響。
當地企業采用固定床煤氣發生爐(下稱煤氣發生爐)造氣燃燒,取代過去的直接燃煤,但污染問題依然存在。閩清縣環境監測站站長、高級工程師黃文志說:“在使用煤氣發生爐造氣過程中,產生的主要污染物有粉塵、二氧化硫、含酚廢水、煤焦油等,已成為當地環境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因為當地二氧化硫減排未到達省市目標要求,直接影響了一些項目在當地落地”。
記者日前來到閩清縣建筑陶瓷企業相對集中的白樟、白中兩鎮釆訪,雖然看不到昔日煙囪吐“黃龍”的景象,但企業仍未擺脫“小而散”、“小而低”的現狀。
由于企業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優勢不明顯,加之節能減排等問題,直接影響了閩清陶瓷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解決目前閩清陶瓷發展面臨的問題,縣政府在結構調整、技術創新、質量品牌、改燃降耗、轉型升級等方面下了大工夫。從2009年開始,閩清縣政府出臺了鼓勵陶瓷企業特別是建筑陶瓷企業采用清潔能源生產的方式,并對采用以天然氣作燃料的企業給予補助。
2012年,閩清縣專門成立轉型升級領導小組,全面開展污染綜合治理,制定《工業大氣污染整治規劃》和《建陶業污染綜合整治》。高峰時期,閩清的建筑陶瓷企業曾達到252家,經過不斷整治、關停、轉產,目前只剩下42家。
但整治工作還在繼續。今年2月,閩清縣政府出臺了《閩清縣推進建陶業“煤改氣”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建筑陶瓷企業進行“煤改氣”和關停淘汰的時間表,力爭2016年前完成所有建筑陶瓷企業的天然氣改造任務。
企業愿用天然氣嗎?
對能耗成本非常敏感,改造資金、市場競爭、供氣保障等現實問題讓企業負責人心有疑慮
“因為國內房地產行業發展降溫、海運價格不斷提高,企業經營受到影響,目前基本處于維持狀態。”吳仁銳說,他們對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精打細算,以最大的努力來降低生產成本,“尤其是在能耗方面,因為能耗占產品成本的30%”。
但是,改用天然氣后,將會使企業生產成本大大提高。此前生產1平方米內墻磚,燃料成本約4.2元,改用天然氣后會提高到5.9元。吳仁銳說,僅此一項,企業一年增加的成本就達近千萬元。“使用天然氣雖然能提高產品質量、減少產品損失,但可能讓企業失去市場競爭力。因為國內有很多同類企業,如果這些企業燃料沒有改變,同樣的產品就是不同的成本。”
為推動企業“煤改氣”進程,閩清縣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閩清縣雙燕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宜均告訴記者,“煤改氣”后,政府一次性補貼企業25萬元,并在燃氣價格上與企業簽訂優惠合同。現在,每立方米天然氣的市場價格為4.2元,企業購氣只需2.9元,另外1.3元由閩清縣政府補貼。按照全縣企業“煤改氣”后的用氣量計算,閩清縣政府每年用于建筑陶瓷企業的燃氣補貼資金將達4000萬~5000萬元。
劉宜均的雙燕陶瓷有限公司建廠較早,主要產品是內墻磚和小地磚,年產量400多萬平方米,年產值約4000多萬元。目前,雙燕陶瓷公司還在進行生產,計劃今年年底停產改造。劉宜均告訴記者,他們計劃投資1億元對企業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完成后,企業年產值有望達到1.5億元。
上億元的改造資金、可能面臨的市場不公平競爭、政府補貼政策能否長效、天然氣能否保障供應等一系列問題擺在建筑陶瓷企業負責人面前,讓他們在“煤改氣”的問題上難以抉擇。
這些企業負責人的擔心不是空穴來風,“斷氣”問題在福建一些地方已經出現。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福建省晉江市的天然氣供應量已不能滿足當地企業的生產需求。由于氣源不足,不少企業不得不重新利用原來自備的煤氣發生爐(水煤氣)制氣生產。
目前,閩清縣只有8家建筑陶瓷企業和10家電瓷企業完成“煤改氣”,使用天然氣生產。企業用氣量不大,還未出現氣荒問題,一旦閩清縣所有陶瓷企業都用上天然氣,能否保證供給還是未知。
集中供氣是否更現實?
供氣站建設緊鑼密鼓,粉煤氣流床氣化技術具有高效、環保和清潔的特點
釆訪中,一些企業負責人給出了一個建議:縣政府與其每年拿出幾千萬元用于企業的天然氣補貼,還不如將這些錢集中投入到煤氣集中供應站的建設上。
目前,企業的主要污染來自各企業自備的煤氣發生爐,如果政府引進或投資建設煤氣集中供應站,完善污染防治措施,不僅能有效地改善當地環境質量,也可以大大減輕企業負擔。
實際上,這樣的改造方案正在一些地區緊鑼密鼓地開展過程中。閩清縣環保局局長黃維江告訴記者,閩清縣擬在陶瓷行業集中區采用集中供煤氣的方案,擬引進粉煤氣流床氣化技術,取代企業的自備煤氣發生爐。這一方法能為企業提供潔凈、低廉的工業燃氣,經測算每立方米售價為2.5~2.6元,遠低于天然氣價格。
與固定床氣化技術(目前閩清建陶業采用的煤氣發生爐造氣技術)相比,粉煤氣流床氣化技術具有高效、環保和清潔的特點。
黃文志告訴記者,采用粉煤氣流床氣化技術后,氣化爐的操作溫度高達1000℃以上,從而可避免煤在低溫干餾過程產生煤焦油等揮發性物質,可以消除當前固定床氣化技術大量產生煤焦油的問題。因為煤焦油是危險廢物,若不產生煤焦油,可有效減輕后期煤焦油的貯存、處置和監管壓力。
因為粉煤氣流床氣化技術采用高溫富氧氣化反應,煤氣中幾乎不含焦油等酚類物質,洗滌過程也就不會產生含酚廢水。
據悉,采用這一技術后,洗滌廢水主要成分是氨氮,經處理后可實現循環使用。同時,還將配套濕法脫硫工藝對煤氣進行凈化處理,實現二氧化硫減排。據悉,這一技術對煤的品種要求沒有那么嚴格,多種煤都可以使用。
據了解,閩清縣計劃投資兩億多元,利用粉煤氣流床氣化技術建設集中供氣站來替代天然氣,對當地黃石工業區內的7家規模陶瓷企業、11條生產線進行集中供氣。據測算,項目建成后,按年消耗煤炭28萬噸計,每年可以實現減排二氧化硫4990噸,回收單質硫249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