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美雙方在北京發布了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各自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美國首次提出到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整體下降26%—28%,刷新美國之前承諾的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17%。中國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中國碳排放達到峰值并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中美氣候協定的出臺,為中國設定了一個較高的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給新一輪能源結構轉型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事實上,近些年來中國能源消費結構正在朝著低碳化的方向發展。2013年,中國煤炭和石油消費量雙雙創出新低,能源結構在進一步改善。當年,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僅為67.5%,創歷史新低;石油比重為17.8%,創造了1991年的最低值。而在過去十年間,天然氣占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的比重翻了一番,達到5.1%。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天然氣將作為我國調整能源結構最為倚重的能源形式。
天然氣已經開始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大展拳腳,其需求量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
而在幾乎占到煤炭消費量50%的發電行業,大型煤電審批愈加困難和嚴格,對于以煤電為主業的發電企業而言必須尋找新的發展空間。
在業務同質化嚴重的五大發電集團中,都在力圖尋找自己的特色板塊。國電集團在風電領域投資已經超過其他業務板塊,旗下的龍源電力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發電開發商。而作為唯一具有核電資質的中電投集團,近些年也在核電領域頻頻發力,并且如果和國核技合并成功,毫無疑問將成為五大發電集團中將核電開發和技術集為一身的企業。而在2013年五大發電集團中利潤第一的華電集團則在天然氣發電板塊發力較早,成為國內最大的天然氣發電投資商。
“我們統計10個OECD國家,他們都在努力控制煤炭消耗量,適當提高核電和天然氣發電使用量,并且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達國家的天然氣比重占整個國家能源結構的20%—25%,美國更是高達37%,中國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比重大約在5%—6%,所以天然氣的使用既符合高端能源使用的要求,又符合低碳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人類進化過程當中的必然選擇。”華電集團副總經理鄧建玲對《能源》雜志表示。
正是在巨大的差距中,華電找了屬于自己的機會。為了拓展這一新興業務板塊,除了投資天然氣發電,華電在第二輪頁巖氣招標以及液化天然氣(LNG)領域投資都頗為積極,甚至還將目光投向了發電設備領域。對華電而言,做全產業鏈以爭取最大的投資回報率已經成為時下最當緊的要務。
航改機的突破
10月下旬的上海依然秋意濃濃,對已經在天然氣發電領域深耕多年的華電來說,也是收貨的季節。由華電集團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合作在國內組裝生產的首臺套航改型燃氣輪機發電機組LP6000PF下線。未來,這臺發電機組將被用于天津市北辰區風電工業園分布式能源站。
據《能源》雜志記者了解,航改型燃氣輪機被廣泛應用在天然氣分布式發電系統中,它的特點是在設計上保留了航空發動機的核心部分,效率高,排放低,可靠性優異,可實現無限次啟停,是區域性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最佳選擇。而采用航改型燃氣輪機的分布式能源利用效率高于傳統煤電,粉塵和二氧化硫排放幾乎為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比傳統燃煤方式分別降低50%和80%。航改機的特點決定了它在分布式能源領域應用,并且是GE眾多產品線中很重要的一條。
在天然氣發電領域,主要是由航改機和工業燃機兩種機型。工業燃機由于是單軸機構和固定轉速適合在基本負荷下運行,而航改型燃機是多軸結構并且壓氣機轉子轉速可變,因而更適合變負荷工況,并且可以進行滿負荷出廠測試,交付可靠性較高。另外由于結構和材料的不同,工業燃機適于連續運轉,航改型燃機適于頻繁起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