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彭光余已從溫暖的被窩里爬出,來到單位換上工服,開始巡檢現場的重點設備。作為大港油田天然氣處理站維修保運班班長,他幾乎每天都早到1小時,“冬天最容易發生管道凍堵,任何一臺設備出現小問題,所有設備有可能都得停運。特別是在保供關鍵時期,更不能有任何疏漏,自己辛苦點是小事兒,老百姓的供暖、供氣出問題,這才是大事兒。”
彭光余提到的“保供”,就是冬季供氣“保民生、保公用、保重點”。
“冬季保供是多年的慣例,但隨著北方城市陸續實施集中供暖煤改氣工程,加上惡劣天氣隨時出現,今年的保供形勢更為嚴峻。”大港油田公司規劃計劃處副處長李寶存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了保民用氣,我們企業內部都用液化氣。天然氣冬季保供關乎百姓冷暖、影響千家萬戶,已成為大港油田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兩天來,記者走訪了采油一廠、板南儲氣庫、天然氣處理站等產、儲、銷主力單位,深切感受到,看似平淡的“保供”二字,在他們身上卻是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從清晨到深夜,從機關到一線,瑟瑟寒風中處處躍動著油田工人忙碌的身影……
有了儲氣庫 保供“底氣”足
正值午飯時間,板南儲氣庫管理站中控室里,站長簡濤正密切關注著屏幕上的變化。
板南儲氣庫是大港油田首座自主建設自主管理的儲氣庫,2014年6月剛剛投產,主要承擔濱海新區天然氣“錯峰填谷”任務。
據簡濤介紹,天然氣夏季用量少,冬季用量大,難以大量儲存,確保冬季天然氣供應的主要方法是調峰,世界上通用的調峰方法是建設儲氣庫。儲氣庫就像一個裝氣的“地窖”,夏季市場用氣量低于管道輸氣能力時,就將富余的氣存入“地窖”里。等到冬季用戶用氣量大時,再從“地窖”里采出向用戶供氣。
“那可以多建幾個!”“儲氣庫對地質條件要求很高,同時建設投資大,運行成本高,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簡濤回答記者說。
板南儲氣庫于2012年10月開建,當時從采油戰線抽調30人組建一支“特種部隊”,由于業務跨度太大,每個人面臨的困難前所未有。這一點技術員袁軍感受頗深,作為采油六隊的“精兵”,來到儲氣庫卻變成了一名“新兵”,雖然已經成為儲氣庫的“強將”,但付出的艱辛常人無法想象。保供期間,他幾乎天天“泡”在單位,負責700多塊儀表的“健康體檢”。
板南儲氣庫總庫容量7.82億立方米,工作氣量4.27億立方米。冬季用氣高峰期間,儲氣庫峰值日采氣量可達427萬立方米。截至去年11月20日,板南儲氣庫已平穩注氣1.935億立方米,超計劃完成附加墊底氣1.42億立方米的目標。
板南儲氣庫的建成投產,使天津地區今后的天然氣保供“底氣”更足。李寶存對此更有信心。
美麗“石油花” 盛開寒風中
今年冬天的溫度比往年略高,但短暫的暖和并沒有讓保供有絲毫松懈。
“正常情況下,我們只有一套凈化處理裝置工作,冬供期間兩套全部開啟,天然氣日處理量可達140萬立方米,比原來提高了近1倍。”天然氣處理站書記王霄宇說。
天然氣處理站是大港油田唯一的天然氣凈化處理單位,也是天然氣輸送給用戶的最后一道關。這里共有176名職工,其中女職工將近一半,很多班組是清一色的“娘子軍”。特別是化驗女工,背著采樣設備,冒著寒風,每天要在現場完成取樣以及化驗分析工作,做上千個蹲起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常年與寂寞為伍,與風沙為伴,已經很長時間忘記化妝的工藝工程師張花,“聽說有記者采訪,特意抹了點口紅”。言語間略顯羞澀,可她干起活來卻“不輸須眉”。就在前幾天,因為氣溫下降,處理站低溫泵出現壓力問題,張花查故障、想辦法,爭分奪秒,連續作戰兩天,最終解決了問題。“常年在這里枯燥嗎?”“習慣了就好,關鍵是對石油有一種割舍不開的情結。”張花平靜地告訴記者。
“常年跟設備打交道,每天提心吊膽,工作壓力很大,最害怕晚上接電話。”王瑋副站長坦言,“特別是冬天遇到惡劣天氣時,整夜都不能熟睡,做夢都在修設備。”只有安全至上,冬供才有保障。
“原來油氣井在開采、試油等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天然氣,一般情況下會直接放空外排或點火燃燒。近年來,大港油田采取了零散氣回收的辦法,一方面有利于環保,另一方面增加了冬供的氣源。”李寶存說,2014年回收零散氣2000萬立方米,占自采氣的5%。為了冬季保供,還把一些產量高的氣井提前停產,提前儲備,等到冬季再采氣。去年大港油田計劃天津地區供氣量9000萬立方米,實際已達1.14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