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隨著人類對環境問題不斷的關注,生物質能作為一種新興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各國學者的關注。生物質能源具有以下特點:分布廣、資源量豐富、清潔可再生,并且其能源化利用過程中可以實現C02零排放。在我國,農作物秸稈產出量已經超過7×108t,折合成標準煤3.5×108t,若全部利用可以減排8.5×108t的C02。因此,有效利用生物質能源既可緩解溫室效應,又能實現廢棄物再利用,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
現階段生物質能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生物質熱解氣化技術、生物質制沼氣技術、生物質固化成型技術、生物質液體燃料技術、生物質直燃發電技術等。文獻[1-3]介紹了鏈條爐排爐燃燒生物質燃料的技術現狀,以及燃料變化后所引起的受熱面結渣現象。通過在秸稈壓塊成型過程中加入一定的添加劑,可以減少受熱面結渣現象,筆者在試驗過程中采取了此項解決方案。本文重點介紹燃煤一秸稈壓塊混燒的試驗結果。
2 試驗現場情況
混燒試驗在一臺額定壓力為1.3MPa、額定蒸發量為10t/h的鏈條爐排爐上進行。鍋爐用戶的特殊生產工藝造成鍋爐熱負荷波動較大,蒸汽質量流量一般為4~8t/h,壓力在0.8MPa左右。
對于純粹燃煤工況,鍋爐正平衡計算熱效率ηp的計算式為:
式中ηp——純粹燃煤工況下鍋爐正平衡計算熱效率
hs——飽和蒸汽的比焓,kJ/kg
hw——鍋爐給水的比焓,kJ/kg
ms——生產蒸汽量,kg
mf——消耗燃煤的質量,kg
Qf——燃煤的低位發熱量,kJ/kg
采用純粹燃煤方法,通過測試得到:hs=2770kJ/kg,hw=84kJ/kg,Qf=22583kJ/kg,mf=180.31kg,ms=1000kg,將測試參數代入式(1),計算得出ηp=65.96%。
在混燒試驗進行前,我們利用熱重-差熱同步分析儀對純粹燃煤情況下的灰渣含碳量、飛灰含碳量進行了測試和分析。對于灰渣含碳量分析,在升溫過程中,110℃以下的質量損失約22%,是灰渣樣本中的水分。400℃以上存在3個失重峰值,其中第一個峰值是揮發分的失重造成的,另外兩個則是固定碳在不同溫度下的反應失重。分析結果顯示,灰渣中的可燃成分仍占總質量的23.15%左右,這說明燃煤在爐排上的燃盡程度不高,固體不完全燃燒熱損失和氣體不完全熱損失均較大。
由于該爐燃煤顆粒的粒度較小,因此飛灰嚴重,煙道內沉積的飛灰量很大。由飛灰含碳量分析可知,相對于灰渣,飛灰中水分含量較低,僅為6%。在400℃以上僅有兩個失重峰值,飛灰樣本在高溫的煙道內已經沉積了較長時間,因此其揮發分含量較小,但其中的固定碳含量卻高達30.64%。由此可見,飛灰損失較為嚴重。
3 混燒試驗過程及爐內燃燒情況
與煤混燒的是花生秧秸稈壓塊,其形狀為長方體,尺寸為30mm×30mm×70mm,運輸過程造成少量壓塊破碎成小塊,但粉末狀顆粒所占比例可忽略。由于成型過程中添加劑的影響,秸稈壓塊中灰的質量分數約15%,低位發熱量約14562kJ/kg。混燒過程中,秸稈壓塊與燃煤的摻混比例(質量比)為20%~30%。采用人工摻混,煤斗內的混合情況見圖1,兩者混合比較均勻。
煤斗內的混合燃料靠自重下落,經煤閘板后落在爐排前部。由于秸稈壓塊的密度僅為700kg/m3,遠小于燃煤的密度,因此在煤斗內下落過程中,燃煤顆粒與秸稈壓塊之間存在速度滑移,從而形成燃料分層。在爐排上,沿燃料層高度方向,大部分秸稈壓塊分布在燃料層表層,少部分分布在燃料層內。
多數的秸稈壓塊分布在混合燃料層表層,秸稈揮發分含量高以及揮發分著火溫度低等特點,決定了混合燃料的著火時間要短于燃煤的著火時間。進入爐膛的秸稈壓塊迅速著火,揮發分火焰通過導熱和熱輻射方式,將新鮮的燃煤快速預熱,使其揮發分析出速度有所加快。因此,混燒可有效改善燃煤的著火性能。一旦燃煤揮發分開始燃燒后,就會將燃煤內的固定碳溫度提高,并使之具備了著火、燃燒的條件。燃料層著火情況見圖2。對比燃煤情況下的著火區域可以發現,混燒可有效縮短爐排上的燃料預熱區長度,一般縮短10cm左右,在爐排總長度一定的情況下,相當于延長了燃料主燃區長度,從而使燃料燃盡程度和燃燒效率有所提高。
燃料層表層秸稈壓塊的快速著火形成比較長的揮發分火焰。
由于生物質燃料揮發分含量高,因此預熱區送風量要適當增加,以保證揮發分的燃盡。一般情況下,揮發分空間擴散燃燒過程需要補充二次風來強化,但由于該爐沒有設計二次風系統,因此只能通過適當開大一次風箱的風門來補充一次風。盡管這種送風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揮發分的燃盡,但一次風量提高且事先無預熱,導致大量冷空氣進入爐膛,易造成爐膛溫度降低。利用紅外熱像儀對爐膛溫度的檢測結果證實了這一理論推測,混燒情況下,爐膛溫度一般為1000~1030℃,比純粹燃煤情況下低70~100℃。
混燒不僅改善了燃煤的著火性能,還改善了主燃區燃料層內空氣與燃料的混合。秸稈壓塊在冷態情況下是致密的塊狀結構,受熱時揮發分析出,自身將成為疏松的孔狀結構,且膨脹、體積增大。由圖3可以觀察到燃料層表層的體積膨脹后的秸稈壓塊。燃盡后的秸稈壓塊見圖4,其結構是疏松多孔狀的。
同樣,在燃料層內部,秸稈壓塊同樣會發生膨脹,使燃料層厚度有所增加,秸稈壓塊附近的煤層將出現孔隙。這樣一來,燃料層通風阻力將有所減小,從爐排底部送入的空氣將更容易滲透到燃料層上部,從而使燃料層還原區厚度有所減小,C0等不完全燃燒產物生成量有所減少。
對于混燒工況,鍋爐正平衡計算熱效率ηm的計算式為:
式中ηm——混燒工況下鍋爐正平衡計算熱效率
mf,1——秸稈壓塊的質量,kg
Qf,1——秸稈壓塊的低位發熱量,kJ/kg
當秸稈壓塊的摻混質量比為23%時,通過測試得到:hs=2770kJ/kg,hw=84kJ/kg。消耗燃料的總質量為189.76kg,其中mf=146.11kg,mf,1=43.65kg。Qf=22583kJ/kg,Qf,1=14555kJ/kg。將測試數據代入式(2),計算得出ηm=68.49%,比純粹燃煤提高了2.53%。
4 結論
① 混燒后經過正平衡計算,鍋爐熱效率提高到68.49%,比純粹燃煤情況下提高了2.53%,并降低了燃料成本。
② 秸稈壓塊與燃煤在一定的摻混比例下混燒,可有效改善燃煤的著火性能,使爐排主燃區長度增加,燃煤燃盡程度提高。
③ 秸稈壓塊燃盡后的疏松結構,有效降低了燃料層的通風阻力,空氣與燃料的混合加強,從而提高了燃燒效率,并且該疏松結構可以束縛內部灰粒,抑制熔融性飛灰造成的受熱面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