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不起眼的浮萍,和汽車能發生什么樣的關系?繼去年薯類高效乙醇轉換技術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后,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院研究員趙海率領的團隊,又在生物能源領域取得新的突破。通過從水面植物浮萍中提取淀粉,形成乙醇燃料,可為機動車提供動力。
跟以往利用玉米等谷物原料生產生物燃料有所區別的是,浮萍廉價,利用廢水生長且生長速度極快。可以避免生物能源領域多年來“要燃料還是要糧食”的爭議。因此,專家認為,浮萍生物能源的推廣前景更好。
在把眼光投向浮萍之前,趙海從事新型能源研發的原材料是甘薯。經過技術攻關,趙海團隊把薯類的燃料發酵時間從原來的60小時降到30小時,酒精濃度從原來的5%—6%提高到10%—12%以上。但學術界有不同的聲音,主張薯類作物應該優先用于解決糧食問題。在尋找一種能為更多人接受的生物能源原材料時,趙海團隊找到了浮萍。“目前已穩定實現浮萍淀粉含量達到 40%以上,最高可以達到60%.”趙海告訴記者,這意味著,每株浮萍的能源轉化效率會更高。
趙海說,為了實現規模化,實驗團隊在四川、云南兩地建立浮萍野外大田培育基地,目前已實現在大田條件下浮萍淀粉含量最高可達52.9%.實現每畝水面浮萍淀粉產量達800公斤以上,浮萍生物量積累每年達3噸/畝。“按照每兩公斤淀粉轉化為1.3升乙醇汽油來計算,相當于可以生產520升汽油。”趙海解釋說。
不過,四川現在并沒有納入國家乙醇燃料試點,短期內還難以在川內推廣。趙海打算,先在地膜、包裝等行業率先實現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