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當前,我國能源供給領域矛盾突出,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供給體系及其粗放式發展與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明顯不相協調,迫切需要轉變能源發展方式,提高能源服務供給質量。天然氣具有低碳、低硫、高效率、高熱值的特點,符合綠色、低碳發展要求。解決好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我國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對于“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我國近代天然氣產業起步于上世紀中葉,本世紀初步入發展的快車道,目前我國已是世界上天然氣生產、使用的大國。
從資源分布看,我國天然氣資源總量豐富但分布不均勻。全國油氣資源動態評價結果顯示,全國常規天然氣(含致密氣)地質資源量90.3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50.1萬億立方米。國家能源局油氣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累計探明常規天然氣(含致密氣)地質儲量為11.7萬億立方米,煤層氣地質儲量為6928.3億立方米,頁巖氣地質儲量5441.3為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和東海沿海海域。
從產業鏈發展情況看,上游勘探開發生產環節、中游的運輸儲存環節以及下游的銷售環節發展各不相同。2017年,國內天然氣產量為1337.1億立方米。
另外,全國已建成投產天然氣管道6.8萬千米,干線管網總輸氣能力超過2800億立方米/年;建成投產地下儲氣庫18座,總工作氣量64億立方米;建成投產液化天然氣接收站13座,總接收能力5130萬噸/年。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也在持續攀升,2017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2373億立方米,同比增幅達15.3%,主要集中在環渤海、長三角和東南沿海地區,其中江蘇、廣東、四川、新疆、北京、山東等6個省級行政區的年用氣量超過100億立方米。
多重問題制約產業可持續發展
伴隨著產業快速發展,一些制約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和瓶頸也開始涌現。
一是資源供應對外依存度高。自2004年西氣東輸管道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以來,我國天然氣消費市場快速打開。近年來,城市燃氣、工業燃氣和天然氣發電的用氣需求量越來越大,2017年的表觀消費量已達到2012年的1.62倍。預測到2020年,我國天然消費量將達到3100億立方米。然而,與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不同,我國天然氣產量的增速較慢,2017年的同比增幅只有8%,同期產量與消費量的比例為0.56:1,自產供應明顯不足,導致天然氣進口量大增。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17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為6871.72萬噸,同比增幅達28.11%。高進口量也意味著我國天然氣市場供應的高對外依存度。據相關統計,2017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達39%,預計到2020年國內天然氣供應的對外依存度仍將保持在30%左右的高位。鑒于目前土庫曼斯坦等國出現輸華天然氣壓供等現實情況,高對外依存度勢必給我國天然氣市場的安全供給造成威脅。
二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不強。就像電力運輸離不開電網一樣,天然氣的運輸使用也需要管網和儲氣庫等基礎設施的支撐服務。但目前我國天然氣管網和儲氣庫等的支撐服務能力明顯不足。據計算,我國每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對應的管網里程僅為70.8公里,約為美國同期水平的12%,全國還有超過20%的地級行政單位和約30%的縣級行政單位沒有接通管道氣。另外,我國已建成投產的地下儲氣庫調峰能力僅為總消費量的2.7%,遠低于美國20%的水平,也低于國外其他天然氣產業成熟國家15%的平均儲備水平。基礎設施支撐服務能力不強,嚴重影響天然氣市場的穩定供給。2017年入冬以來,供暖耗氣量大增,由于儲備氣量不足,華北平原各省都爆發了嚴重的“氣荒”,給工業生產和居民供暖等造成巨大影響。
三是市場定價機制暫不完善。天然氣的價格影響天然氣產業鏈的協調發展。歐美等發達國家基本都建立了競爭式的天然氣市場定價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府也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思路加快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希望通過價格改革來倒逼天然氣工業領域的體制改革。然而,由于體制改革沒有及時跟進,產業上中游大部分仍被國有央企壟斷,市場定價放開后,出現了氣價瘋長的局面,背離了價格改革的初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2月下旬液化天然氣報價達到7248.9元/噸,同比當年8月漲幅超過100%,給基本民生保障帶來了巨大沖擊。
多措并舉促進我國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多渠道保障天然氣市場安全穩定供給。天然氣的安全供應事關發展穩定大局,要著力降低天然氣供應的對外依存度,同步抓好“開源”與“節流”工作。一方面,要利用我國頁巖氣和煤層氣資源數量大,單個氣藏含氣量高,勘探開發條件比較有利的優勢,加大對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采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拓展天然氣來源渠道。另一方面,要堅持主體多元化、競爭全面化的發展原則,在勘探開采領域引入社會資本,擴大開采規模,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同時,要積極拓展國際供應合作空間,避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在加強與中亞天然氣資源國傳統合作的基礎上,積極拓展非洲區塊、拉美板塊和亞太板塊,提高天然氣供應的安全可靠性。再者,要科學統籌推進“煤改氣”工程,避免搞“一刀切”,不使市場天然氣供應負荷驟然增加。
二是大力度補齊天然氣運輸儲備調峰短板。加強天然氣運輸、儲備、調峰等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障。長期以來,政企不分、責任不明和回報機制不全等問題制約了我國企業投資建設運輸儲備調峰設施的積極性。應加大力度完善相關體制機制,調動投資積極性,盡快補上天然氣運輸儲備調峰的短板。一方面,要考慮天然氣管網經營模式向電網經營模式的轉變,實現采運分離,組建全國性的管網公司,進行專業化運作;另一方面,要盡快組織制定天然氣全國干線管網的統一規劃,加快聯絡線建設,打破企業間的管線壁壘,避免重復建設和分散投資;同時,要降低儲氣庫建設的審批門檻,放寬市場準入,以明確的利益回報機制鼓勵引進先進技術和社會資本,降低建設和運營成本,加快設施的換代升級。
三是進一步完善天然氣市場化定價機制。價格改革不是最終目標,以價格改革促進產業體制改革,實現天然氣產業的市場化發展才是根本目的。因此,要進一步完善天然氣市場化定價機制,促進價格改革與體制機制改革協同發展。一方面,要加強天然氣市場供需情況的監測分析,做好需求與供應變化情況的預測,及時向市場公布,打破價格信息不對稱的局面,減少投機炒作的可能。另一方面,介于中間環節的運輸、儲備、調峰設施有一定的公益性,可以考慮對其建設營運進行一定的財政補貼,例如推動出臺天然氣調峰費和儲氣庫費的專項基金和減免液化天然氣進口環節增值稅等,防止將成本過度轉嫁給消費者。再者,要強化天然氣市場價格的監管,嚴厲查處惡意炒作和哄抬氣價的行為,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我國正處于加速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戰略轉型期,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大力拓展天然氣供應來源,著力加強儲運調峰基礎設施建設,全力穩定好天然氣市場價格,加速產業的市場化進程,促進天然氣產業整體向高質量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