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五大連池市內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黑河-長嶺線路工程第三標段、黑河-長嶺最后一段全自動焊接流水現場,記者看到,8個工作站,36名操作人員,各道工序默契配合,無縫銜接……一道環焊縫40分鐘即可焊接完成。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第一項目管理分部副經理侯宇說:“在黑河-長嶺D1422管道728公里線路,為確保6萬余條環焊縫萬無一失,所有的線路段100%采用自動焊焊接工藝。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是目前世界輸送壓力最高、輸送距離最長的天然氣管道工程,管道途經黑龍江省5市16縣,干線長度623公里,設5座工藝站場。除干線外,還計劃在黑龍江境內修建明水、大慶兩條支線。按照中俄東線管道購銷合同,每年將引進380億立方米天然氣,與用煤相比,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37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6萬噸、減少粉塵排放量84萬噸,并可使我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提高一個百分點以上。
如何保證這樣一個“超級工程”全程安全運行?2016年10月,中石油公司在黑河地區對我國第三代大口徑長輸天然氣管道技術(管道工程建設的3.0時代)首次進行工業應用試驗,一系列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登臺亮相。
從黑河—長嶺段項目初始,參建各方就竭力攻克-40℃超低溫環境下的一個個難題:提升管材制造精度;開創性地制定了國內超大口徑長輸天然氣管道QHSE管理體系;取得48項適用于中俄東線高緯度、復雜氣候條件下,涵蓋全工序、全步驟的技術成果,全部用于指導現階段黑河—長嶺施工建設;培養了我國第一批合格的D1422mm長輸管道自動焊焊工286名,全部成為一線技術骨干。“這是我們為中俄東線貢獻的‘第一桶金’。”侯宇不無自豪地說。
在極寒、高緯度的黑龍江地區建設我國第一條超大口徑、高鋼級、高壓力等級管道,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是最重要的兩個硬指標。唯有提升技術的原創能力,在中俄東線線路施工100%采用全自動焊接技術才是達到這兩個目標的“必由之路”。
作為中國石油管道公司首批派駐現場的技術負責人,侯宇帶領相關鋼管企業技術人員,聯合攻關,通過優化工藝、改進生產線等措施,提高管材對自動焊的適用性,不僅提高焊接效率一倍以上,還極大地保障了環焊縫質量。
目前,中俄東線北段(黑河長嶺段)已經使用的鋼管質量穩定、性能優良,為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提供強大的物資保障。
在長輸管道建設過程中,進行管道的封閉連接,俗稱“連頭”,是管道工程最大的安全、質量痛點。侯宇帶領項目技術團隊,通過分析近年來長輸油氣管道環焊縫失效案例,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倒逼設計環節,優化施工組織,減少了80%連頭口數量。還通過反復調整參數、多次試焊、分析缺陷、試驗接頭性能等,創新地研發出適用于國內外、多種焊機、多種壁厚的國內首個大壁厚自動焊連頭工藝。將原本采用半自動焊接完成1道焊縫需要兩個成熟焊工10小時、動作不能變形地不停地施焊轉變為采用全自動焊工藝,僅需要1名焊工在40分鐘完成相同的工作,大大提高了連頭焊口質量的穩定性,確保了工程質量,提高了施工效率。除此之外,面對工程沿線群山連綿起伏,溝谷縱橫,沼澤密布的困境,施工中還解決了變壁厚口、大坡度段焊接全部實現自動焊的難題,將線路工程100%采用全自動焊接技術。
截至目前,中俄東線黑河-長嶺段距10月建成并具備投產條件已進入倒計時,工程綜合進度已達78%,其中線路綜合進度已達98%,線路試壓以及各分輸壓氣站場建設工作正在按照工期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