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正面臨重重阻礙。有人提出,目前要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最實際的辦法就是放開電價,讓市場來決定。對此,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德銘9月4日表示,因為技術發展的限制,目前無論是風電、太陽能發電還是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都要比煤發電的成本高得多,如果完全放開電價,結果可能是煤電更多,風電、太陽能電更少,所以中國暫時還不能做到完全把電價放開。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單純依靠放開電價是徒勞的,在這一點上我與陳德銘觀點相同。但是,筆者認為,這并不意味著政府不能在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有所作為,恰恰相反,世界上凡是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的國家,基本上都是政府大力扶持的結果。
以德國為例,它是目前世界上太陽能、風力發電技術最先進、發電量最大的國家,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可再生能源大國和強國。德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給予了許多優惠政策。比如,德國每度電是0.35歐元,但公民只要使用可再生能源發的電,國家每度補貼0.5歐元。德國政府從1994年開始,把科技政策支持的重點集中在大力發展環保和能源技術上,每年的投入近1億歐元。僅此兩條,就足以給德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帶來強大的推動力。
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2000年,德國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促進法》,硬性規定擁有電網的電力供應公司必須無條件接受風能、太陽能等各類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所生產的電力。該法律規定各種類型的再生能源的價格,每三到四年調整一次。2004年8月,德國修訂后的《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實施,該法明確規定,到2010年,風電電量將占總發電量的12.5%,到2020年至少提高到20%,到2050年將占到50%。
相比之下,我國的可再生能源就缺乏足夠的政策支持。建風能發電廠容易,風能電入網卻難。據悉,風能發電成本比較高,每千瓦投資在萬元左右,雖然有國家補貼,每千瓦時風電進入大電網的價格仍然要高出火電0.1元左右。換句話說,風電上網,電力部門每售1千瓦時風電就會虧損0.1元左右,這實際上在導致風能電被邊緣化。
風電行業目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較高的成本和較低的電價的矛盾,而解決矛盾的途徑或是降低成本,或是給予合理的、起碼是覆蓋成本的相對較高的電價。由于受到技術限制,成本的降低需要一個過程,短時間內不可能實現。因此,需要政策扶持,給予較高的至少是能夠略微盈利的電價。但是,今年1月下旬國家發改委下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即“七號文件”,明確規定:風力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實行政府指導價,電價標準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核準按照招標形成的價格確定。
由于招標定價實際上是以“出最低價者為中標者”的標準來定價的,導致中標的上網電價遠低于合理范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幾乎沒有盈利的可能性,這導致大批投資商不得不撤離,長此以往,必將給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帶來毀滅性傷害。
應該認識到,隨著能源消耗的加快,能源的短缺不過是早晚的事情,治理環境的緊迫性日益顯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將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能源安全。事實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未雨綢繆。比如德國,其總理默克爾在去年10月就宣布,德國政府計劃到2020年把該國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初級能源的需求減少20%,從而減少德國對能源進口的依賴,達到這個目標,最重要的就是發展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作為一個國家能源安全戰略選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不能依靠純粹的市場化路線。一個是技術研發投入巨大,企業難以承受,二是產出與投入不成比例,倘若缺乏政策扶持虧損幾乎是企業的必然結局。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參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動力必然大受影響。
這需要政府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借鑒德國等國的做法,給予明確、具體的優惠政策,確保參與可再生能源研發、生產的企業略微盈利。這將能消除相關企業的后顧之憂,使他們以更大的熱情積極投身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從而,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帶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單純依靠放開電價是徒勞的,在這一點上我與陳德銘觀點相同。但是,筆者認為,這并不意味著政府不能在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有所作為,恰恰相反,世界上凡是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的國家,基本上都是政府大力扶持的結果。
以德國為例,它是目前世界上太陽能、風力發電技術最先進、發電量最大的國家,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可再生能源大國和強國。德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給予了許多優惠政策。比如,德國每度電是0.35歐元,但公民只要使用可再生能源發的電,國家每度補貼0.5歐元。德國政府從1994年開始,把科技政策支持的重點集中在大力發展環保和能源技術上,每年的投入近1億歐元。僅此兩條,就足以給德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帶來強大的推動力。
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2000年,德國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促進法》,硬性規定擁有電網的電力供應公司必須無條件接受風能、太陽能等各類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所生產的電力。該法律規定各種類型的再生能源的價格,每三到四年調整一次。2004年8月,德國修訂后的《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實施,該法明確規定,到2010年,風電電量將占總發電量的12.5%,到2020年至少提高到20%,到2050年將占到50%。
相比之下,我國的可再生能源就缺乏足夠的政策支持。建風能發電廠容易,風能電入網卻難。據悉,風能發電成本比較高,每千瓦投資在萬元左右,雖然有國家補貼,每千瓦時風電進入大電網的價格仍然要高出火電0.1元左右。換句話說,風電上網,電力部門每售1千瓦時風電就會虧損0.1元左右,這實際上在導致風能電被邊緣化。
風電行業目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較高的成本和較低的電價的矛盾,而解決矛盾的途徑或是降低成本,或是給予合理的、起碼是覆蓋成本的相對較高的電價。由于受到技術限制,成本的降低需要一個過程,短時間內不可能實現。因此,需要政策扶持,給予較高的至少是能夠略微盈利的電價。但是,今年1月下旬國家發改委下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即“七號文件”,明確規定:風力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實行政府指導價,電價標準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核準按照招標形成的價格確定。
由于招標定價實際上是以“出最低價者為中標者”的標準來定價的,導致中標的上網電價遠低于合理范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幾乎沒有盈利的可能性,這導致大批投資商不得不撤離,長此以往,必將給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帶來毀滅性傷害。
應該認識到,隨著能源消耗的加快,能源的短缺不過是早晚的事情,治理環境的緊迫性日益顯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將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能源安全。事實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未雨綢繆。比如德國,其總理默克爾在去年10月就宣布,德國政府計劃到2020年把該國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初級能源的需求減少20%,從而減少德國對能源進口的依賴,達到這個目標,最重要的就是發展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作為一個國家能源安全戰略選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不能依靠純粹的市場化路線。一個是技術研發投入巨大,企業難以承受,二是產出與投入不成比例,倘若缺乏政策扶持虧損幾乎是企業的必然結局。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參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動力必然大受影響。
這需要政府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借鑒德國等國的做法,給予明確、具體的優惠政策,確保參與可再生能源研發、生產的企業略微盈利。這將能消除相關企業的后顧之憂,使他們以更大的熱情積極投身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從而,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帶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