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 9 月 3 日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上公布《天然氣利用政策》后不久,我國最大油氣供應商中石油在三天內接連簽下兩筆液化天然氣( LNG )進口大單。一方面是優化天然氣使用結構,緩解我國天然氣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廣開氣源、積極擴大天然氣進口,以彌補日益增大的供應缺口。
短短幾天時間,我國在天然氣時代的發展路徑變得愈發清晰。
天然氣利用出新政
國家發改委研究制定的《天然氣利用政策》已于 8 月 30 日正式頒布實施,適用于我國境內所有從事天然氣利用的活動。
這個政策的核心之一就是將天然氣利用的領域歸為四大類,即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與此同時,窗體頂端綜合考慮天然氣利用的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各方面因素,并根據不同用戶用氣的特點,政策將天然氣利用分為優先類、允許類、限制類和禁止類。
政策規定,部分城市燃氣為優先使用類,同時禁止在陜、蒙、晉、皖等 13 個大型煤炭基地所在地區建設基荷燃氣發電項目;禁止以天然氣代煤制甲醇項目,及新建或擴建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甲醇;禁止以大中型氣田所產天然氣為原料建設 LNG 項目。
此外,政策規定對已建用氣項目維持供氣現狀,特別是國家批準建設的化肥項目,要確保長期穩定供應。在天然氣供應嚴重短缺而又有條件的地方,可實施煤代氣項目改造。對在建或己核準的用氣項目,若供需雙方已簽署長期供用氣合同,按合同執行。
如何保障這一政策實施?《天然氣利用政策》提出了保障政策實施的七項措施。比如,國家發改委負責調控天然氣消費總量,力爭供需總量基本平衡,推動資源、運輸、市場協調有序發展;按“量入為出”的原則,根據天然氣供應落實情況,做好用氣計劃安排,保證天然氣供需平衡,避免因人為因素造成“氣荒”;天然氣利用規劃應具有前瞻性、長遠性,充分認識國內氣價逐步與國際氣價接軌的必然趨勢,防止只顧眼前利益造成天然氣利用項目一哄而上;研究以天然氣替代油、液化石油氣及其設施利用問題,避免經濟損失;加強需求側管理,優化用氣結構,合理安排用氣增長,確保居民、公用福利設施及重點用戶的供氣安全。對違規用氣的禁止類用戶,要研究制定必要時采取停供氣等措施;國家鼓勵加大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進口天然氣,提高天然氣供應能力,盡可能滿足市場需求,緩解供需矛盾;天然氣供需雙方應明確彼此在調峰和安全供氣方面所承擔的責任,鼓勵建設調峰設施和建立特大型城市天然氣儲備機制;深化天然氣價格改革,完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逐步理順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的關系,充分發揮天然氣價格在調節供需關系中的杠桿作用;在天然氣供需緊張的情況下,國家將嚴格天然氣發電與天然氣化工項目核準、備案工作;明確禁止以大、中型氣田所產天然氣為原料建設 LNG 項目。
供應缺口不容忽視
制定這一政策一方面是為了優化天然氣使用結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促進節能減排。
隨著 2004 年 12 月 l 日“西氣東輸”工程的全線貫通,我國的能源消費進入天然氣時代,但長期以來,我國天然氣使用結構不合理,化工用氣比例過高。特別是由于氣價相對較低,天然氣產地及周邊地區發展天然氣化工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地方甚至是盲目發展附加值低、產業鏈短的甲醇、化肥項目。為此,需要引導合理利用天然氣資源,優化用氣結構,充分發揮天然氣資源的效益。
與此同時,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近 70% ,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對環境壓力較大。合理利用天然氣,可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大氣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制定和實施天然氣利用政策,有效遏制不合理需求,促進天然氣供求關系協調,從根本上還是為了緩解天然氣的供需矛盾。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呈現幾何數增長態勢,然而我國天然氣資源卻相對有限。權威預測顯示, 2010 年我國天然氣需求將達 1100 億立方米,而屆時國內天然氣生產所能提供的只有 900 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應缺口達 200 億立方米; 2015 年我國天然氣需求將達 1600 億立方米,而國內生產能提供的只有 1200 億立方米,供應缺口達 400 億立方米;而到 2020 年,我國天然氣供應缺口將至少達到 800 億立方米。
開源與節流并行
一方面通過天然氣利用政策遏制不合理需求,加大天然氣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我國也在積極勘探天然氣資源,加大引進力度。
近年來,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為主力,我國內陸及近海天然氣勘探均取得重大進展。比如,繼塔里木盆地之后,在大慶油田下面又發現儲量超過 1000 億立方米的大氣田,而四川盆地、東海等地天然氣儲量也十分豐富。
為了滿足國內天然氣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我國天然氣進口步伐進一步加快。 9 月 4 日,中石油和殼牌敲定了一筆 LNG 大單,在為期 20 年的合同期限內,殼牌將向中石油每年出售來自澳大利亞的 100 萬噸 LNG 。 9 月 6 日,澳大利亞最大油氣生產商伍德賽德石油公司發表聲明稱,該公司將在未來的 20 年內,每年向中石油出售 300 萬噸的 LNG 。
據悉,目前我國有 11 個沿海省、市、自治區計劃建設大型 LNG 進口項目,其中廣東省計劃建設兩個 LNG 項目,預計會有 12 個 LNG 項目需要國家審批。
在陸上管線運輸方面,我國與俄羅斯共同簽署《關于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諒解備忘錄》顯示,從 2011 年開始,俄羅斯向中國市場供應天然氣,每年進口量將達 600 億至 800 億立方米;此后不久,俄羅斯方面與中石油、中石化共同決定,首先建設全長約 3000 公里的西線管道,預計五年之內建成通氣,年輸氣量達到 300 億到 400 億立方米、此外,中石油還與土庫曼斯坦簽署了天然氣管道協議,土方從 2009 年起將每年向中國出口 300 億立方米天然氣。
短短幾天時間,我國在天然氣時代的發展路徑變得愈發清晰。
天然氣利用出新政
國家發改委研究制定的《天然氣利用政策》已于 8 月 30 日正式頒布實施,適用于我國境內所有從事天然氣利用的活動。
這個政策的核心之一就是將天然氣利用的領域歸為四大類,即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與此同時,窗體頂端綜合考慮天然氣利用的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各方面因素,并根據不同用戶用氣的特點,政策將天然氣利用分為優先類、允許類、限制類和禁止類。
政策規定,部分城市燃氣為優先使用類,同時禁止在陜、蒙、晉、皖等 13 個大型煤炭基地所在地區建設基荷燃氣發電項目;禁止以天然氣代煤制甲醇項目,及新建或擴建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甲醇;禁止以大中型氣田所產天然氣為原料建設 LNG 項目。
此外,政策規定對已建用氣項目維持供氣現狀,特別是國家批準建設的化肥項目,要確保長期穩定供應。在天然氣供應嚴重短缺而又有條件的地方,可實施煤代氣項目改造。對在建或己核準的用氣項目,若供需雙方已簽署長期供用氣合同,按合同執行。
如何保障這一政策實施?《天然氣利用政策》提出了保障政策實施的七項措施。比如,國家發改委負責調控天然氣消費總量,力爭供需總量基本平衡,推動資源、運輸、市場協調有序發展;按“量入為出”的原則,根據天然氣供應落實情況,做好用氣計劃安排,保證天然氣供需平衡,避免因人為因素造成“氣荒”;天然氣利用規劃應具有前瞻性、長遠性,充分認識國內氣價逐步與國際氣價接軌的必然趨勢,防止只顧眼前利益造成天然氣利用項目一哄而上;研究以天然氣替代油、液化石油氣及其設施利用問題,避免經濟損失;加強需求側管理,優化用氣結構,合理安排用氣增長,確保居民、公用福利設施及重點用戶的供氣安全。對違規用氣的禁止類用戶,要研究制定必要時采取停供氣等措施;國家鼓勵加大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進口天然氣,提高天然氣供應能力,盡可能滿足市場需求,緩解供需矛盾;天然氣供需雙方應明確彼此在調峰和安全供氣方面所承擔的責任,鼓勵建設調峰設施和建立特大型城市天然氣儲備機制;深化天然氣價格改革,完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逐步理順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的關系,充分發揮天然氣價格在調節供需關系中的杠桿作用;在天然氣供需緊張的情況下,國家將嚴格天然氣發電與天然氣化工項目核準、備案工作;明確禁止以大、中型氣田所產天然氣為原料建設 LNG 項目。
供應缺口不容忽視
制定這一政策一方面是為了優化天然氣使用結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促進節能減排。
隨著 2004 年 12 月 l 日“西氣東輸”工程的全線貫通,我國的能源消費進入天然氣時代,但長期以來,我國天然氣使用結構不合理,化工用氣比例過高。特別是由于氣價相對較低,天然氣產地及周邊地區發展天然氣化工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地方甚至是盲目發展附加值低、產業鏈短的甲醇、化肥項目。為此,需要引導合理利用天然氣資源,優化用氣結構,充分發揮天然氣資源的效益。
與此同時,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近 70% ,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對環境壓力較大。合理利用天然氣,可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大氣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制定和實施天然氣利用政策,有效遏制不合理需求,促進天然氣供求關系協調,從根本上還是為了緩解天然氣的供需矛盾。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呈現幾何數增長態勢,然而我國天然氣資源卻相對有限。權威預測顯示, 2010 年我國天然氣需求將達 1100 億立方米,而屆時國內天然氣生產所能提供的只有 900 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應缺口達 200 億立方米; 2015 年我國天然氣需求將達 1600 億立方米,而國內生產能提供的只有 1200 億立方米,供應缺口達 400 億立方米;而到 2020 年,我國天然氣供應缺口將至少達到 800 億立方米。
開源與節流并行
一方面通過天然氣利用政策遏制不合理需求,加大天然氣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我國也在積極勘探天然氣資源,加大引進力度。
近年來,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為主力,我國內陸及近海天然氣勘探均取得重大進展。比如,繼塔里木盆地之后,在大慶油田下面又發現儲量超過 1000 億立方米的大氣田,而四川盆地、東海等地天然氣儲量也十分豐富。
為了滿足國內天然氣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我國天然氣進口步伐進一步加快。 9 月 4 日,中石油和殼牌敲定了一筆 LNG 大單,在為期 20 年的合同期限內,殼牌將向中石油每年出售來自澳大利亞的 100 萬噸 LNG 。 9 月 6 日,澳大利亞最大油氣生產商伍德賽德石油公司發表聲明稱,該公司將在未來的 20 年內,每年向中石油出售 300 萬噸的 LNG 。
據悉,目前我國有 11 個沿海省、市、自治區計劃建設大型 LNG 進口項目,其中廣東省計劃建設兩個 LNG 項目,預計會有 12 個 LNG 項目需要國家審批。
在陸上管線運輸方面,我國與俄羅斯共同簽署《關于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諒解備忘錄》顯示,從 2011 年開始,俄羅斯向中國市場供應天然氣,每年進口量將達 600 億至 800 億立方米;此后不久,俄羅斯方面與中石油、中石化共同決定,首先建設全長約 3000 公里的西線管道,預計五年之內建成通氣,年輸氣量達到 300 億到 400 億立方米、此外,中石油還與土庫曼斯坦簽署了天然氣管道協議,土方從 2009 年起將每年向中國出口 300 億立方米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