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并不是一個新話題。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我國就提出,節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長期方針。再往前看,建國之后由于供應不足和物質匱乏,“隨手關燈”之類的節能口號到處可見,節儉則是我們一直倡導的傳統美德。
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節能指標要求低了。對此,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節能減排的難度在增加:能夠出臺的政策和推廣的技術在“十一五”已經采用,容易迅速收效的節能途徑在減少,進一步節能的難度和成本在增加,需要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特別是機制創新。
面對金融危機后國外需求不確定性增加、內需培育需要一個過程等新形勢,如何推進節能減排,需要我們創新思路,打破常規,從大處著眼,從關鍵環節入手,切實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進一步深入。未來的節能潛力,不僅在工業內部,更主要的還是在系統性上,需要從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挖掘。對我國單位GDP能耗分析以及結構節能、工業節能、建筑節能、交通節能和社會消費節能潛力分析表明,我國的節能不僅必要而且可能。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控制高能耗產業發展,是節能潛力之所在。當然,強調用電設備的各自節電,不能帶來節約。例如,我國電力低谷時的利用率僅約70%左右,大量的低谷電沒有得到利用,這也是一種浪費,而且可能是極大浪費!從這個角度看,系統性節能需要引起特別重視。總體上看,如果不改變實際存在的住房以高層為主、運輸以卡車為主,制造以出口導向為主、出行以私人小汽車為主的格局,我國能源利用效率低的局面難以改變。
節能是我國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著力點,也可以在短期內收到顯著成效。為了進一步推進我國的節能工作,提出以下的一些想法供討論。
一是解決單個企業能源效率高、社會整體能源效率低的問題。看一下“十一五”國家重點抓的1000家企業,“十一五”節能目標提前完成,不考慮具體的數據,說明企業的能源效率并不低,但我國能源效率比國外低十個百分點,這是人所周知的。從具體行業看,我國的鐵路系統能源利用效率據說是國際上最好的,但我國的物流成本卻幾乎是世界最高的。原因在于,鐵路系統通過控制供應,雖然提高行業的能源利用效率,但卻造成中國特色的“春運潮”。又如,我國造船行業鋼板利用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雖然單個企業可以回收利用,卻無形中增加了“邊角余料”的無效運輸,增加了全社會能源消耗,提高了單位GDP的能源消耗強度。至少一些地方為了完成今年目標,采取“拉閘限電”措施等不當做法,一些企業則由于完成訂單任務,采用柴油機發電,能源利用效率顯著下降。所有這些,單個企業能源效率高、整個社會能源效率低的現象必須得到應有重視,否則不利于我國節能工作的深入推進。
二是在抓余熱利用的同時更多地認識什么是“西瓜”,什么是“芝麻”。從能源使用方式看,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現象。例如,將石油經多次轉化用于生產塑料或其他產品(簡稱“稀”的變“干”的),用煤炭制油品(簡稱“干”的變“稀”的),不僅導致低效率,還將多排污染物;因為每一個過程都要消費能源排放廢物。在我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中,還存在“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問題。一些地方將天然氣用于供暖,余熱卻沒有得到很好利用;一些地方高溫煉焦的熱量沒有得到回收利用,卻在利用低溫低壓的余熱;一些地方優質煤炭沒有采出來,卻利用煤矸石發電。用卡車運煤炭卻沒有發揮水運的作用;垃圾焚燒在“綜合利用”名義下摻燒煤炭以獲得電價補貼。煤炭被廣大農村和小型鍋爐低效、高污染地應用,高度分散的秸稈等生物質卻組織龐大的物流系統,集中起來用作效率偏低的小規模發電。這種“撿芝麻丟西瓜”的做法,應當也必須避免。
三是梳理經濟政策,避免“政策逆導向”。總體上看,我國出臺了不少促進節能減排的經濟政策,例如,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資金、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財政補貼、節能服務產業激勵政策、政府采購政策、建筑節能資金等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也不可否認,一些政策產生了“逆導向”,如“最低價中標”政策,一些地方片面強調這一政策,購買的產品“偷工減料”,使用壽命短,導致整個生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明顯增加。此外,部門政策之間的協調也應引起重視。如節能和減排之間,節能可以減少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但減排會增加能源消耗。換句話說,減排不一定節能。從這個意義上說,統籌節能產業與環保產業的協調發展,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還可以減輕環境污染的壓力,從而收到一舉多得之效。
四是在推進節能的同時也應重視“節錢”。節能的本意是,在同樣的能源消耗情況下提供能源服務水平,或人們享受同等能源服務的條件下,盡量減少能源使用中的浪費。另一方面,不計代價的節能也是不可取的。在城鄉建設中,雖然“大拆大建”可以增加GDP,但勢必增加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總能耗。受通風、亮度、濕度、溫度、空氣質量等生活條件影響,住高層建筑比住低層建筑要多耗能、多耗水。一些地方出于“政績”的目的建了不少無用的“標志性”建筑,一些地方的住房沒有用就要拆除重建,這是最大的浪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下降,與時俱進地修改建筑節能標準,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事了。如果新建建筑節能標準過低,在使用中會長期浪費能源,建成后再去改造需要大量投資。如果節能不節錢就失去了節能的意義,節約資金因而也是最大的節能。
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節能指標要求低了。對此,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節能減排的難度在增加:能夠出臺的政策和推廣的技術在“十一五”已經采用,容易迅速收效的節能途徑在減少,進一步節能的難度和成本在增加,需要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特別是機制創新。
面對金融危機后國外需求不確定性增加、內需培育需要一個過程等新形勢,如何推進節能減排,需要我們創新思路,打破常規,從大處著眼,從關鍵環節入手,切實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進一步深入。未來的節能潛力,不僅在工業內部,更主要的還是在系統性上,需要從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挖掘。對我國單位GDP能耗分析以及結構節能、工業節能、建筑節能、交通節能和社會消費節能潛力分析表明,我國的節能不僅必要而且可能。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控制高能耗產業發展,是節能潛力之所在。當然,強調用電設備的各自節電,不能帶來節約。例如,我國電力低谷時的利用率僅約70%左右,大量的低谷電沒有得到利用,這也是一種浪費,而且可能是極大浪費!從這個角度看,系統性節能需要引起特別重視。總體上看,如果不改變實際存在的住房以高層為主、運輸以卡車為主,制造以出口導向為主、出行以私人小汽車為主的格局,我國能源利用效率低的局面難以改變。
節能是我國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著力點,也可以在短期內收到顯著成效。為了進一步推進我國的節能工作,提出以下的一些想法供討論。
一是解決單個企業能源效率高、社會整體能源效率低的問題。看一下“十一五”國家重點抓的1000家企業,“十一五”節能目標提前完成,不考慮具體的數據,說明企業的能源效率并不低,但我國能源效率比國外低十個百分點,這是人所周知的。從具體行業看,我國的鐵路系統能源利用效率據說是國際上最好的,但我國的物流成本卻幾乎是世界最高的。原因在于,鐵路系統通過控制供應,雖然提高行業的能源利用效率,但卻造成中國特色的“春運潮”。又如,我國造船行業鋼板利用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雖然單個企業可以回收利用,卻無形中增加了“邊角余料”的無效運輸,增加了全社會能源消耗,提高了單位GDP的能源消耗強度。至少一些地方為了完成今年目標,采取“拉閘限電”措施等不當做法,一些企業則由于完成訂單任務,采用柴油機發電,能源利用效率顯著下降。所有這些,單個企業能源效率高、整個社會能源效率低的現象必須得到應有重視,否則不利于我國節能工作的深入推進。
二是在抓余熱利用的同時更多地認識什么是“西瓜”,什么是“芝麻”。從能源使用方式看,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現象。例如,將石油經多次轉化用于生產塑料或其他產品(簡稱“稀”的變“干”的),用煤炭制油品(簡稱“干”的變“稀”的),不僅導致低效率,還將多排污染物;因為每一個過程都要消費能源排放廢物。在我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中,還存在“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問題。一些地方將天然氣用于供暖,余熱卻沒有得到很好利用;一些地方高溫煉焦的熱量沒有得到回收利用,卻在利用低溫低壓的余熱;一些地方優質煤炭沒有采出來,卻利用煤矸石發電。用卡車運煤炭卻沒有發揮水運的作用;垃圾焚燒在“綜合利用”名義下摻燒煤炭以獲得電價補貼。煤炭被廣大農村和小型鍋爐低效、高污染地應用,高度分散的秸稈等生物質卻組織龐大的物流系統,集中起來用作效率偏低的小規模發電。這種“撿芝麻丟西瓜”的做法,應當也必須避免。
三是梳理經濟政策,避免“政策逆導向”。總體上看,我國出臺了不少促進節能減排的經濟政策,例如,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資金、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財政補貼、節能服務產業激勵政策、政府采購政策、建筑節能資金等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也不可否認,一些政策產生了“逆導向”,如“最低價中標”政策,一些地方片面強調這一政策,購買的產品“偷工減料”,使用壽命短,導致整個生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明顯增加。此外,部門政策之間的協調也應引起重視。如節能和減排之間,節能可以減少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但減排會增加能源消耗。換句話說,減排不一定節能。從這個意義上說,統籌節能產業與環保產業的協調發展,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還可以減輕環境污染的壓力,從而收到一舉多得之效。
四是在推進節能的同時也應重視“節錢”。節能的本意是,在同樣的能源消耗情況下提供能源服務水平,或人們享受同等能源服務的條件下,盡量減少能源使用中的浪費。另一方面,不計代價的節能也是不可取的。在城鄉建設中,雖然“大拆大建”可以增加GDP,但勢必增加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總能耗。受通風、亮度、濕度、溫度、空氣質量等生活條件影響,住高層建筑比住低層建筑要多耗能、多耗水。一些地方出于“政績”的目的建了不少無用的“標志性”建筑,一些地方的住房沒有用就要拆除重建,這是最大的浪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下降,與時俱進地修改建筑節能標準,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事了。如果新建建筑節能標準過低,在使用中會長期浪費能源,建成后再去改造需要大量投資。如果節能不節錢就失去了節能的意義,節約資金因而也是最大的節能。